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AI可預測死亡時間?準確率近8成!愈高收入愈長壽?日食一份「超加工食品」增18%早死風險!即睇10大高危食物

AI可預測死亡時間?準確率近8成!愈高收入愈長壽?日食一份「超加工食品」增18%早死風險!即睇10大高危食物

健康解「迷」

  現今科技發達,AI人工智能的功能性不斷增強。近期,丹麥及美國科學家研發出一款「算命AI」,能夠透過簡單提問及資料分析,預測一個人的性格、收入,甚至死亡時間,準確率近8成。

 

  據《每日郵報》報道,由丹麥和美國科學家創建的一個名為「life2vec」的AI模型,成功透過演算法預測出人類未來的收入及何時死亡。研究已在《自然計算科學》上發表。

 

  研究團隊向該款AI提供自2008年至2016年間超過600萬名丹麥真實國民的詳細信息,包括收入、職業、居住地、病史等,讓life2vec接收這些數據後,預測4年後所有用戶的死亡時間及一生收入等結果。

 

  科學家表示,life2vec的工作原理就像聊天機器人ChatGPT一樣,例如科學家提問其「某人是否在4年內死亡?」,透過對話方式,life2vec會利用已知資訊預測一個人接下來如何生活及何時死亡。至2020 年,科學家驚訝發現life2vec在超過四分之三的情況下,正確預測了死亡人數,準確率達78%。

 

  另外,從預測數據中還總結出,人們早逝的可能性或與其一生收入有關,例如與長壽相關的因素包括有較高收入,或擔任領導職務;導致早逝的因素包括性別(男性)、接受過心理健康診斷,或從事技術職業。

 

AI系統目前不開放使用

 

  首席研究員Sune Lehmann表示,life2vec最終會向公眾開放,「我們正在積極研究如何更公開地分享一些結果」。但在此之前,團隊還需以能夠保證研究人員隱私的方式,對模型進行進一步的研究。為保護研究用戶個資不被外洩,系統目前仍不可供公眾或公司使用。

 

十大「超加工食品」日食一份增18%早死風險

 

  AI可預測壽命,但健康長壽的秘訣應由自身掌握,例如少吃邪惡的加工食品,甚至「超加工食品」。加工食品是指加入油、糖、鹽等材料,加上醃製、發酵等程序,延長食用日期,如芝士、煙肉、煙燻魚和啤酒等。而「超加工食品」是指預製即食或須加熱食用的食品,加入油鹽糖、乳糖、麩質、香料、色素、穩定劑和抗氧化劑等添加劑。

 

  註用營養師陳國賓(Leslie)曾表示,「超加工食品」不是一個新概念,因市面推出越來越多加工食品,令大眾更易接觸這些不健康食品。他解釋,由於生活忙碌,不少人選擇外出用膳,但實質不少食肆如快餐店,甚至是標榜健康飲食的素食餐廳,製作食物時亦會使用到加工食品,所以在餐桌享用的食物其實已變成「加工再加工的食品」,令其攝取加工食品的數量大大增加。

 

  另外,有不少外國研究都證實,每日進食多於4份過度加工食品,早死風險增62%;每日進食多一份早死風險增18%。而每消耗多12%的超加工食品,就會有10%的機會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有損健康,還會增加患癌機率。避開十大「超加工食品」如下:

 

十大「超加工食品」

1.加工肉食,如腸仔

2.穀物早餐

3.罐頭湯

4.汽水

5.雞塊

6.蛋糕

7.朱古力

8.雪糕

9.大量生產的麵包

10.加熱即食食品,如叮飯和即食Pizza 等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