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彭皓鋒患癌 ︳ TVB御用「惡人」直腸癌3期!留造口「孭屎袋」非唯一醫病方法?醫生分享4大徵狀+最新放射治療消除腫瘤

彭皓鋒患癌 ︳ TVB御用「惡人」直腸癌3期!留造口「孭屎袋」非唯一醫病方法?醫生分享4大徵狀+最新放射治療消除腫瘤

健康解「迷」

  53歲資深演員彭皓鋒昨晚(30日)公開透露今年7月確診直腸癌,正考慮應否做腫瘤切除手術,擔心要切除肛門並終生使用糞袋。有醫生指出,不少病人因永久造口的後遺症而對手術卻步,因而錯過治療的黃金機會,其實現今新治療方法已能避免切除肛門。另外,即使切肛留下永久造口,其實只要學習正確護理方法,也能游水、去旅行等過正常生活。

 

 

  彭皓鋒曾經在TVB演出過多套電視劇集,表示今年7月開始感到身體不適,照腸鏡發現一個約5厘米腫瘤,其位置非常接近肛門,病情已屆第二、三期,正考慮會否做手術切除腫瘤,如做手術或需切除肛門,餘生都要使用造口袋,而確診後因食量大減,體重在數月內由210磅跌到約170多磅,他亦談及對家人的擔憂。

 

 

新治療法免切肛門

 

  直腸癌屬大腸癌,根據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字,2020年本港共有5,087宗大腸癌發病個案,發病率及死亡率在十大癌症之中位居第二,僅次於肺癌。

 

  臨床腫瘤科專科蔡國強醫生曾指出,針對第一至三期直腸癌的根治方案,標準治療需透過手術切除直腸,部分人更可能需一併將肛門切除,除了全身麻醉風險外,設下臨時或永久造口的後遺症,亦往往讓病人卻步,有病人亦因而錯過治療的黃金機會。但本港近年新引入三維近距離放射治療,可更準確及安全地施發70Gy至100Gy的放射劑量到腫瘤處,直接殺滅腫瘤,不需造口。

 

  蔡醫生透露,當中有別於傳統以X光定位,技術可配合立體掃描(CT)影像導引,以準確勾出腫瘤與周圍正常組織及器官位置,即可在不需全身麻醉下,將儀器導入病人體內,再透過導管直接在直腸病灶表面施放放射性物質,距離近至僅於腫瘤1至2厘米範圍內施放較高劑量,且不會傷害直腸周邊如小腸和膀胱等健康組織,減低療後失禁等機會之餘,患者以往因電療後嘔吐、肚瀉等副作用亦不再復見。

 

  他續稱,據加拿大研究顯示,在配合外電及近距放射混合治療後,2年內成功控制率可達73%,遠比只接受紓緩形式的外電治療2成高,為身體難以承受手術的長者或長期病患,甚至恐懼「切肛」的病人提供另一項新選擇。

 

切肛後正確護理不阻日常生活

 

  不少病人都擔心傳統治療將肛門切除後,永久造口會留下後遺症而影響生活,根據醫管局資料,只要學習正確使用和護理方法,對於病人的日常生活不會有太大影響。

 

  Q.手術後會影響工作嗎?

 

  經休養讓體力恢復後,便可以回到工作崗位。但應避免舉太重的物品,以免引起疝,若有需要可與醫生商量。

 

  Q.有造口可以游水嗎?

 

  一般運動例如游水、跑步都不會有太大影響,不過劇烈運動如打拳、舉重就應該避免。

 

  Q.旅行有何要注意?

 

  坐車、乘飛機或乘船都不會對造口構成任何影響,但謹記要帶備充足用品,並放在隨身行李以便及時更換。

 

  Q.有造口會否阻礙夫婦行房?

 

  只要另一半接受,兩人互相協調,就可有正常的性生活。

 

  Q.有造口要戒口?

 

  有造口的病人不需戒口,均衡飲食則可,但謹記在嘗試新食物時不要一次過進食太多,另外也可注意以下飲食習慣:

 

● 多吃新鮮蔬果;

● 少吃難消化食物如冬菇、髮菜;

● 少吃產生大量氣體及氣味濃烈的食物,如蕃薯、洋蔥、蒜、芹菜、咖喱、腐乳等

 

直腸癌4大徵狀

 

  外科專科醫生劉卓靈表示,早期的大腸癌可能無任何症狀,其他常見症狀包括大便帶血或帶有大量分泌黏液、大便習慣改變,如大便變稀或便秘、體重無故下降等。

 

  台灣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亦曾指出,一般大腸直腸癌罹患初期症狀較不明顯,多數患者會有以下病徵,若出現這些「自覺症狀」,務必提高警覺、即早篩檢治療:

 

 

  本港醫管局資料指,大腸癌的成因仍然未明,但據統計,以下類別的人士較易患上大腸癌:

 

● 年過50

● 家族中有人患過大腸癌

● 本人或家族中有人患慢性結腸炎或結腸息肉

● 長期進食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而纖維攝取不足

● 體重超標(BMI體重指標超過25)

● 飲酒過量

● 吸煙

● 極少運動

 

  至於預防方法方面,良好的飲食習慣、適量的運動和適當的篩選檢查可大大減低患癌機會。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