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閉目養神

閉目養神

石鏡泉、吳國雄
健康快車

  閉目養神是一件很普通平常的事情,日常緊張生活中,偶然把雙眼合上,回一回氣,把拉緊的情緒放空一下,迅速把精神回復過來,不佔時間,不擇地點,不用訓練,沒甚麽特別之處。

 

  「閉目養神」這詞源流久遠,出處有典籍可考。算是第二個不能用外文直譯的中文辭語,各國詞彙亦沒有一個可直接對應其本身意義的詞句,最接近的只日文翻譯類似閉目調息的意思。

 

  一般人用眼過度勞累,最常出現眼睛乾澀、眼睛疲勞模糊、眼球周圍脹痛、眼白發紅、眼睛發癢、眼睛感覺酸澀甚至刺痛、眼睛分泌物黏稠、怕吹風、畏強光、看燈光周圍出現光暈等現象。

 

久視傷血

  傳統中醫認為,肝藏血、脾運化血液,膀胱經脈開竅於眼睛。假如因過度用眼,出現所述的部分症狀,説明人體心血已有所損耗,繼而導至頭暈、眼花、心慌心悸等身體虧損的症狀。

 

  這就是《黃帝內經》提到:「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的五勞之說。傷血就形如内傷,五臟六腑皆已損耗成疾。

 

精氣神

  中醫學認為精、氣、神是維護人體正常生理活動的重要元素,是維持生命機能活動的基本。三者互相依存,互相作用,共同協調,保證人體機能正常運轉。

 

  「神」代表精神、元神,主宰著人體生理和精神活動,閉目養神在微閉雙目的瞬間,精神內守,對修復身心健康助益極大。生活中不少人在疲憊時,都會不自覺閉目片刻修復精神狀態,等再次睜開眼睛時,感覺精力恢復了不少。

 

養生良方

  五勞說啟示著:「過則有害,適度有益」的道理,《黃帝內經》謂「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生死之間,「養神」就展現出其深層意義。

 

  閉目養神,顧名思義就是將眼睛閉上,收斂心神,固守我們的精、氣、神,傳承自先秦時代至今,總結於《黃帝内經》内,成為千古的養生良方。

 

 面部經絡圖

 

舒通經絡

  《黃帝內經》提到,神的充耗,關係到人的壯老;神的得失,關係到人的昌亡,養生者慎養之。而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

 

  眼睛周圍有11條經絡,屬全身經絡最密集的部位:經絡起始點在眼睛的有3條,胃經、膀胱經、膽經;終止點在眼睛的有4條,三焦、小腸、任脈、陰蹺脈;經過眼睛的經絡也有4條,心經、督脈、陽蹺脈、肝經。

 

  説明眼睛是衆脈所聚的命門,就像鑰匙,目清則能開啟身體療養大門。閉目收斂心神,讓陰陽經絡交會,經脈運行通暢,身體就會強壯。

 

閉目不只養神

  眼睛是五官之首,與人體多個部分有著密切關係,保護好眼睛就是善待自己。眼睛不好,造成眼部肌肉鬆弛,面部肌膚老化加速。閉眼可保持眼睛濕潤,緩解疲勞,如果再加以眼周穴位按揉,可緩解眼周肌肉痙攣,有效紓緩視覺疲勞。

 

  紓緩眼睛疲勞,也同時令大腦放鬆舒緩。人腦每天接收來自感覺器官傳導的資訊,近一半來自視覺。有研究證明,人閉上眼睛打盹時,大腦和肌肉呈鬆弛狀態,腦頻率從每秒10次降為1次,只要閉上眼睛,大腦就可取得片刻安寧。

 

理順五臟

  閉目養神是最簡單易行的養生方法,閉目可以養心,養心則神安,神安則災病不生,其他臟腑機能也同時理順調和。

一、閉目養心

  日常生活中,總會有心神不寧、心亂如麻的時候。心為五臟之主,「心搖則五臟六腑皆搖」。所以,平息自己內心的波動情緒,刻不容緩。閉上雙眼,使呼吸均勻柔和,讓心頭嗔忿煙消雲散。在閉目的過程中,隨著呼吸而自行恢復到自然狀態,舒心自在。

 

二、閉目養肝

  肝主怒,怒傷肝,人靜血歸於肝。肝還與膽關係密切,經絡相通,肝主謀慮,膽主決斷。如果整日疲勞過度、頭腦迷糊,則肝血虛少、膽氣不足,做事情容易思前想後,缺少幹活的衝勁和活力。經常閉目養神,能夠使肝膽得到保養,提高記憶力和決斷能力。

 

  人一旦出現氣憤不平,有著氣逆氣上的徵兆,對身體大大不利。常見的心腦血管問題、血壓問題,都和發怒有很大關係。此時此刻,只要閉上雙眼深呼吸,逐漸平息自己內心的憤怒,同時用雙手輕輕按壓眼瞼;使肝胃二經的經氣下行,有利於平息急怒,和緩心情。

 

三、閉目養肺

  肺對於身體而言,主要的感知就在「氣」,其運行和調理,都需要肺的參與來施行,故有「肺朝百脈」之說。

 

  而平常的呼吸,一般都是淺式呼吸,既不利於體內新舊氣體交換,也不利於全身氣機的宣肅。所以,每天堅持一段時間,閉上雙眼,平靜、和緩、悠長地以腹式深呼吸,對各個臟腑機理都有調整平衡的積極意義。

 

四、閉目養脾

  日常的勞累,會直接傷到脾的運化功能。身體感到疲乏,多是脾氣升清不夠所引起。閉目靜坐對快速恢復體力、提升體內清陽之氣,甚為有效;如果能恒久堅持,脾胃功能也會慢慢強健起來。

 

五、閉目養腎

  養生先養腎,閉目養腎也能達到養生效果。閒時找一個寧靜環境,閉目靜坐,放上一些和緩的輕音樂,對於腎有調養的作用。驚恐傷腎,若能時刻保持情緒穩定,對護腎更有一定益處。

 

  三餐後閉目養神,可以讓血液更多地流向消化道,增強消化功能,保護脾胃。脾胃好,則悲憂少,又相應保護了心肺。綜上可以得知,所謂閉目養神,對五臟皆有很好的調養效果,相互作用,養的不僅僅是「精神」,是養身和養生。當然,養生不是三朝兩日可畢其功,需要恆久的堅持才可達到預期的效果。

 

慢性病療效

  閉目養神對8類慢性病患者起著正面的療效:

1、失眠、焦慮;

2、慢性消化道疾病;

3、慢性肺病;

4、慢性肝病;

5、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一急躁或勞累,指標就上升;

6、眼睛疾病,如視疲勞、乾眼症、青光眼、白內障、黃斑病變等;

7、過敏性疾病,中醫講「諸痛癢瘡皆屬於心」,心靜下來有助降低敏感度;

8、結節和腫瘤,閉目養神能有效增強免疫力。

 

閉目養神原則

  中醫講究子午流注,適時養生,但現代人生活緊迫,能抽出半時一刻已甚為珍貴,閉目養神可以無定式、無地點、無目的規限,不須預設達到甚麼效果。

 

  也不必拘泥於地點,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排隊、車上、工作間,隨時隨地,想做就做。閉目養神時並非什麼都不能做,可以閉著眼潛想美景微笑、聽音樂,甚至刷牙、打電話。考試、演講前也可以閉目幾分鐘,有助控制緊張情緒。

 

  閉目養神沒有固定姿勢,也不限時間、不需設備,舒服就行。不過,儘量別趴在桌子上,這樣會導致呼吸不暢、壓迫眼球,靠在椅背上眯一會兒也能凑效。

 

閒來體會一下王充、白居易的養生之道:

  東漢王充在《論衡》述:「閉目塞聰,愛精自保。」,閉上眼睛,堵住耳朵,不受外界干擾,可以珍惜精氣,保健養身。

 

  唐代白居易詩:「閉目常閑坐,低頭每靜思」,「千藥萬方治不得,唯應閉目學頭陀」。

 

本文部分圖片/影片/文字來自網絡,如涉及來源或版權問題,請聯絡本網。

本文所述各方劑旨在討論用,讀者不宜罔自配服,務必請教註冊中醫師。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