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養胃護胃(上)

養胃護胃(上)

石鏡泉、吳國雄
健康快車

  隨著天氣慢慢變冷,很多胃腸功能不好的人,一到了天冷就犯病。進入秋冬季節,人體新陳代謝速度下降,很多人的脾胃處於疲勞狀態,此時如頻密進補便會加重脾胃負擔,導致消化功能紊亂。

 

  中醫認為,胃腸功能不好,多因脾胃虛弱引起。脾胃虛弱者,最怕寒冷。很多人在天冷常會出現胃痛胃脹、腹瀉、噁心嘔吐等症狀,主要就是胃氣失和引起。

 

胃有多重要

 

  《黃帝內經》中說,人體的臟腑、經絡以及四肢百骸均需要胃的消化功能予以滋養。所以中醫常說:「存得一分胃氣,保得一分生機。」胃氣足,則人體才能吃得好吸收好,才可以提升身體健康程度;再重的病,只要還能吃飯,就有生機。胃氣足,身體才會好,養胃護胃便須從日常做起。

 

養胃誤區

 

  養生,首要注意養胃。但坊間一些養生法,卻墮入養胃誤區,養胃不成,反而加重了脾胃負擔。

 

誤區一:脾胃不好,須禁辛辣

 

  研究發現,低濃度的辣椒素會增加胃黏膜的血流量,刺激胃黏膜合成和釋放前列腺素,而前列腺素是促使胃黏膜癒合的重要因數,有利於胃黏膜的修復;能夠阻擋有害物質對胃黏膜的損傷;其中如大蒜,就能夠消滅胃内的幽門螺旋桿菌。

 

  但高濃度的辣椒素會刺激胃腸黏膜,尤其刺激糜爛、潰瘍面,不利於胃腸黏膜的癒合;而且高濃度的辣椒素會促進胃腸蠕動,易腹痛、腹瀉。

 

正確做法:胃病患者可以適量食用微辣食物。

 

誤區二:肉類不好消化,多吃素食

 

  一般人會把胃病原因歸咎於吃肉太多、蔬菜太少,因此,對於已經出現腸胃不適的人,多會建議多吃蔬菜或者只吃蔬菜。其實,素食中相對低的蛋白質,反而會加重胃的負擔。

 

  蔬菜中的膳食纖維分為「可溶性」和「不溶性」。可溶性膳食纖維比較柔和,對胃腸刺激小,適合腸胃功能不好的人。但不溶性膳食纖維對腸胃刺激較大,粗糙、不易消化,在胃內停留時間較長。如果腸胃功能不好,儘量少吃那些「筋」多、富含不溶性膳食纖維的食物。

 

  補充膳食纖維也並非多多益善,過量時(每天超過75克),便有機會引起胃腸脹氣,尤其腸易激綜合症患者、兒童和老人更為明顯。攝入過多膳食纖維還會影響鈣、鐵、鎂等礦物質的吸收。有些食物產氣很多,如豆類、番薯、土豆、板栗等,進食過多會消化不良而加重腹脹。

 

正確做法:胃腸不好者,宜多進食魚類,少吃肉類,適當進食蔬菜水果,但不要進食酸度、甜度較高或含豐富單寧的水果如柿子、山楂、棗等,腹脹者要注意少吃產氣食物。

 


(iStock圖片)

 

誤區三:胃病患者須少食多餐

 

  對於已經出現胃糜爛、潰瘍的患者,都會叮囑要少食多餐。但其實,食物一旦進入胃內,就會對胃黏膜造成刺激,促使胃酸以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加,對胃糜爛、潰瘍無益。

 

正確做法:胃炎、糜爛、潰瘍患者的飲食應注重定時、定量,避免饑餓和飽餐,不要過分強調少食多餐,這樣才有利於胃糜爛、潰瘍的癒合。對慢性胃炎尤其消化不良、胃下垂的患者宜少量多餐進食。

 

誤區四:粥養胃,胃病患者多喝粥

 

  過去的觀點認為,胃不好的人飲食要以稀飯為主,容易消化。現在研究則發現,稀飯沒有經過咀嚼,無法與唾液相攪拌,得不到唾液中的澱粉酶的初期消化。稀飯水分較多,到達胃內後,容易稀釋胃液,更影響消化。並且,稀飯容量大,進食後胃內壓力增高,更容易促使胃食道反流。另外,稀飯由於提供的熱量較少,不僅令人體常處於饑餓狀態,導致營養吸收不足,更不利於胃部疾病的恢復。

 

正確做法:胃腸不好時宜進食鬆軟的米飯,燒飯時比平常多放些水就可以了。但急性腸胃炎發作時可進食幾天米粥,每餐需新煮的粥,能減輕胃腸負擔,補充嘔吐腹瀉丟失的水份。

 

誤區五:牛奶能養胃

 

  在不少人的想法裏,喝牛奶能夠中和胃酸,對消化道潰瘍有幫助。其實,喝牛奶反而會促進胃酸分泌,比平時多30%,而胃酸過多是胃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牛奶中的乳糖容易引起腹脹、腹瀉,尤其國人乳糖酶缺乏者較多。因此,食道炎、糜爛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等胃酸過多的患者以及喝牛奶後腹脹腹瀉者,都不宜在胃部不適時喝牛奶止痛。

 

誤區六:胃不好多喝生薑水

 

  大家都聽過喝生薑水能夠暖胃,因此,一旦出現胃部不適,很多人喜歡喝一杯生薑水,但這種做法偶爾一次還行,不能長期使用。因為生薑屬於刺激性食物,若胃病患者大量飲用生薑水會刺激胃黏膜,並分泌過多的胃酸,反而加重胃部的不適,引發胃痛等症狀。

 

  只有平時大便溏薄,進冷食或腹部受涼後腹痛甚至腹瀉的患者,即中醫所謂的胃寒患者,而又沒有明顯胃黏膜炎症、糜爛、潰瘍者,可以適當飲用生薑紅糖水暖胃。

 


(iStock圖片)

 

誤區七:胃不好,少喝茶

 

  對於胃炎、糜爛、潰瘍的病人,醫生都會建議患者不要喝茶,特別是濃茶,因為茶多酚會刺激胃黏膜;尤其新的綠茶內茶多酚含量較高,對胃刺激更大。但是並非所有的茶都不能喝,發酵茶類如普洱茶、紅茶,因經過深度發酵,茶多酚相對較少,對胃反而有一定幫助。切記不要空腹喝茶,更要避免喝濃茶,因為濃茶茶鹼,對胃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iStock圖片)

 

誤區八:燒心、胃熱病人用冷飲解決

 

  出現胃灼熱或燒心症狀時,很多人會喜歡喝一杯冷飲來緩解症狀。其實,胃灼熱或燒心是由於胃黏膜炎症、潰瘍使胃酸分泌過多或胃酸反流入食道內之故。

 

  胃熱時喝冷飲,水份會稀釋胃液暫時緩解胃熱的症狀,但冷飲中的糖份會刺激胃酸分泌;喝水過多會增加胃內壓力更易反流而損害食道。冷凍飲食會誘發胃腸痙攣,使胃黏膜缺血,不利於胃黏膜的修復,嚴重的甚至導致腹痛。

 

正確做法:胃熱或燒心時,喝少量的溫開水,能暫時緩解症狀,又不會造成對胃的損害。但應該就醫,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合適藥物。

 

誤區九:蘇打餅乾養胃

 

  蘇打餅乾中和胃酸的作用和普通饅頭麵包差不多,甚至還不如烤過的饅頭片和麵包片,因為烤製後形成糊化層可以中和胃酸、抑制胃酸分泌,起到保護胃黏膜作用。另外,酥脆的蘇打餅乾油脂含量都在20%~30%,而且因為要加入「蘇打」,即碳酸氫鈉,所含的鈉鹽也很高,少吃為妙。

 

  胃病,要治養結合,當心養胃不成反而更傷胃!

 

下一頁:養胃要「暖」、「軟」;如何分辨胃寒胃熱?

 

CONTINUE READING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