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黃斑病變都分「濕性」、「乾性」?疫情下遲覆診,35%患者視力下降!醫生:把握治療黃金期

黃斑病變都分「濕性」、「乾性」?疫情下遲覆診,35%患者視力下降!醫生:把握治療黃金期

健康解「迷」

  老年黃斑病變是引致港人視障第2大元兇,濕性老年黃斑病變嚴重更可致盲。有調查發現,近2成人在第5波疫情下延遲覆診平均達2個月,當中逾半是因怕染疫而自行延遲覆診。35%人因此視力下降,近4成人更有黃斑新生血管滲漏惡化,恐增加失明風險。有眼科專科醫生稱,患者若把握治療黃金期,及時接受「首階段頻密眼內注射治療」,視力可於短期內顯著改善。

 

  老年黃斑病變分「濕性」及「乾性」兩種,濕性老年黃斑病變即黃斑點下脈絡膜血管增生,導致滲漏出血,半數患者會有息肉狀血管增生,而血管一旦破裂可致患者在數日內失明,且佔老年黃斑病變的失明個案9成;而乾性老年黃斑病變則由感光細胞退化導致,如惡化有機會轉為「濕性」。

 

 

4成人黃斑新生血管滲漏惡化

 

李嘉祐醫生(左)指頻密接受眼內注射治療,控制病情效果愈理想。



  眼科專科醫生李嘉祐稱,由於視網膜的增生血管可反覆滲漏,濕性老年黃斑病變是長期病,患者的視力會於病發後首3個月開始衰退,若無適當治療,2年後會喪失逾4成視力。但有研究發現,疫情下不少患者自行延遲覆診,導致病情惡化,恐增加失明風險。

 

  香港視網膜病變協會委託香港醫護聯盟於5月27日至6月2日,以電話訪問200名正接受眼內注射治療的濕性老年黃斑病變患者。結果發現近2成人在第5波疫情下平均延遲覆診2個月;當中逾半人是因擔心受感染,而自行延遲覆診。

 

  調查亦顯示,35%受訪者的視力下降,平均下降3成,當中31%人反映醫生指是因延遲接受治療所致;近4成人更因此導致黃斑新生血管滲漏惡化。

 

  現年68歲,患糖尿病40年的蔡先生,去年9月發現右眼患有濕性老年黃斑病變,他指病情難被察覺,「要用手遮蓋1隻眼,才發現右眼的視力較差」。但治療期間適逢第5波疫情爆發,他因懷疑自己確診及居住大廈多人染疫,故自行延遲約2周才治療。惟醫生稱其病情因此惡化,幸經治療後病情獲改善。

 

把握眼內注射治療黃金期

 

  李嘉祐醫生強調,雖然濕性老年黃斑病變暫未有治癒方法,但患者若把握治療黃金期,及時接受「首階段頻密眼內注射治療」,即在病發後首3個月每月注射1次藥物,視力可於短期內顯著改善;愈頻密接受治療,控制病情效果愈理想。而完成首階段治療後,醫生會按患者情況判斷及後的注射頻率,復發機會高的患者或要每2至3個月注射1次藥物。

 

  惟香港視網膜病變協會會長曾建平指,患者於醫管局排期接受每劑注射治療平均需等2個月,即完成首階段3劑頻密注射需要6個月,較本應注射的時間長1倍;部分人亦因怕染疫而不願到公院覆診,且新一代眼內注射藥物尚未列入醫管局藥物名冊,未能於醫管局處方,導致患者未能獲適切治療。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