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中醫藥文化

中醫藥文化

石鏡泉、吳國雄
健康快車

  中國中醫藥發展自漢代《黃帝內經》和《神農本草經》系統整合以來,傳承二千多年,一直都只是作為治病養生的一種學術學科,融合於中華文化的一部分。今年7月7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廣電總局聯合印發的《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年)》(下稱《方案》),部署推動「十四五」時期中醫藥文化傳承弘揚工作。可説是對中醫藥發展一項劃時代的的重要舉措,把「中醫藥文化」構建成強國健民的一個重要里程。

 

  2016年12月,中央發表的《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開始,已看到中央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發展,為中醫藥事業發展訂下相關的政策環境和法制保障,把發展中醫藥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安排。同年的《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下稱《綱要》),把中醫藥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並對新時期推進中醫藥事業發展作出系統部署。

 

文化

 

  把中醫藥進化成一種「文化」,便需瞭解「文化」一詞的定義。文化一詞很抽象,沒有單一的定義,但根據古今中西學者共識,文化是一種生存式樣的系統,按人的方式改變著並發展著,成為社會風俗、行為習慣、實踐風格等,逐漸構成社會生活的一部分,最終落實為一定的風俗習慣。

 

  《方案》指出,開展推動「中醫藥文化」傳播,使中醫藥成為群眾促進健康的文化自覺的重要舉措。深入挖掘中醫藥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推動中醫藥文化貫穿國民教育,融入生產生活,為中醫藥發展、健康中國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文化動力。

 

傳播

 

挖掘整理中醫藥蘊含的文化內涵元素,提煉中醫藥文化精神標識,開展一系列活動,建設中醫藥健康知識,將中醫藥知識引入校園教學中,引導中小學生瞭解中醫藥的重要價值,推動形式多樣的校園活動,培養建立中醫藥文化的公民健康素養意識。將中醫藥文化傳播納入全域工作,確保各項任務扎實有序推進,營造有利於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節錄自《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年)》

 

圖片來源:浙江省中醫藥管理局•組織編寫《中醫藥與健康》小學五年級適用 2016 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認知

 

  中醫藥文化要旨是中醫對生命與疾病的認知。它秉承於中華民族認識自然的「天人合一」、「陰陽五行」等哲學理論和方法,由表及裡的方法把握生命與疾病的變化規律,形成了以藏象、經絡、精氣神等核心的生命觀。

 

  中醫認為,人體與自然的平衡失調、人體內部的平衡失調都會發生疾病。風、寒、暑、濕、燥、火六氣失常,是導致疾病的外因;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失調,是導致疾病的內因。治療疾病則需要調整陰陽、扶正祛邪、分清標本虛實輕重緩急,因人、因時、因地、因病制宜。

 

  中醫藥學者認為,中醫藥傳承有其自身獨特的方法和模式,傳統面對的是特定人群。而新的中醫藥傳播理念,則是面向國內外公眾,應當重點傳播中醫藥文化精髓的理念和認識。提升公眾對中醫藥文化精髓的認知水平,達到潛移默化,提高公眾對於中醫藥文化的認同。

 

生活

 

  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自有其自身可循的發展規律,要傳承傳統精華,便須守正創新。2016年發表的《綱要》提出,推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進家庭,將中醫藥基礎知識納入中小學傳統文化、生理衛生課程,形成全社會信中醫、愛中醫、用中醫的濃厚氛圍和融入日常生活中。把中醫藥文化貫穿國民教育始終,自中小學開始,接受中醫藥文化教育,使中醫藥成為群眾促進健康的文化自覺。提高人民群眾對中醫藥的瞭解和認識,增強人民群眾的民族自信與文化自信。

 

傳承

 

  幾千年來,中醫藥知識推開人類認知生命與疾病的一扇大門,把自然與人體緊密結合起來,讓精、氣、神的生命觀貫穿於從生到死的整個生命過程。中醫的核心是尊重自然,使中醫成為獨立於西方醫學之外的另一知識體系。

 

斷層危機

 

始見於新冠肺炎疫情攻堅,中醫藥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中醫利用的正是「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的理論,調動患者的自我免疫能力來治療「新冠肺炎」,療效可觀。

 

但是,當今全社會的中醫藥文化氛圍依然淡薄,部分民眾對中醫藥存在誤解,導致中醫藥文化的傳承出現斷層危機。經歷此次疫情,讓中醫藥文化走進校園,從孩子抓起,在基礎教育階段開設中醫藥文化課程,使學生掌握部分中醫基礎知識以及其中的文化底蘊,進一步培育中醫思維,使孩子們在學習中醫藥文化的同時學會運用中醫的思維與理念看待和分析事物。

 

從孩子做起,帶動培養整個社會的中醫藥文化氛圍,對於提高民眾對中醫的認知度和認同感,守護中醫根脈,乃至傳承中醫藥文化,發揮積極的作用。

 

中醫藥發展在進入20世紀以來,由於各種複雜的歷史、社會原因,中醫在很大程度上陷入困境,我們迫切需要搶救與探索一條弘揚與傳承中醫藥文化的最佳途徑。發揮中醫藥的代表性和傳導作用,增進海內外各界人士對於中醫藥文化以至對中華文化的認知。

 

(文章節錄:《增強民族自信與文化自信 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刻不容緩》;作者:肖永芝,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宋歌,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中醫文化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

 

本文部分圖片/影片/文字來自網絡,如涉及來源或版權問題,請聯絡本網。

本文所述各方劑旨在討論用,讀者不宜罔自配服,務必請教註冊中醫師。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