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夏天是腹瀉高發期!暑濕、脾虛、腎虛型腹瀉,你屬邊種?睇中醫食療推介!

夏天是腹瀉高發期!暑濕、脾虛、腎虛型腹瀉,你屬邊種?睇中醫食療推介!

中醫話

  炎炎夏日,不少名牌雪糕紛紛出新口味,加上總有一間吸晴茶飲店在你左近,喝一杯來降溫消暑最啱!從中醫角度看,夏季人體水份隨汗液流失,飲水量增多,同時減弱了胃液局部抵抗力,故夏季脾胃功能一般較虛弱。俗語說:「夏日無病三分虛」,此時一不小心進食不潔或生冷不新鮮的食物,就容易導致腹痛肚瀉。註冊中醫師張立彤指,夏季腹瀉大部分起因於「病從口入」!

 

病從口入,別見瀉止瀉

 

  張醫師表示,夏季是腹瀉的高發時期。正常人每天排便一次,含水量適中,大便成條狀。當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而且便質稀薄,水份增加,就稱之為腹瀉。拉肚子也別過於緊張,腹瀉並非疾病,而是一種症狀,是人體「防禦機制」的一環,能將體內的致病菌和有害毒素排出體外,以減低對人體的傷害。同時也是一種「身體訊號」,告知自己的腸胃系統出了狀況。一旦腹瀉發生,不要延遲或疏忽處理,持續腹瀉會導致水份、養份及電解質大量流失,處理不當可引起脫水、休克。

 

  張醫師提醒,在腹瀉後,不能見瀉止瀉,亦不能亂用抗生素。腹瀉有感染性與非感染性之分,但許多患者只要一旦腹瀉,就立馬服用抗菌藥。抗菌藥雖然可以殺滅病原微生物,但是也會影響人體的正常菌群,濫用可造成菌群失調和細菌耐藥,治療起來更加困難。

 

香港註冊中醫師張立彤,為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士。平素強調臨床診治時,藥療、針灸、推拿、導引與食療並舉,令患者開心接受而有效之療法。個人推崇藥王孫思邈對治未病的思維,重視前人的寶貴經驗,但尊古而不泥古。

  

腹瀉屬「泄瀉」: 分急性與慢性

 

  中醫學認為,腹瀉屬「泄瀉」的範疇,臨床分為急性與慢性兩種。泄瀉病變臟腑主要在脾、胃和大小腸。其致病原因,有感受外邪、飲食不節、情志所傷及臟腑虛弱等,脾虛、濕盛是導致本病發生的重要因素,兩者互相影響,互為因果。夏季腹瀉多爲急性泄瀉,因進食生冷不潔之物所致;或暑濕熱邪客於腸胃,而發生泄瀉。若急性腹瀉處理不當,容易轉發爲慢性泄瀉。慢性泄瀉一般病程長達2個月以上,症狀較輕。

 

  夏季常見腹瀉類型有以下兩種,多因嗜食生冷容易引致水濕內停使脾胃運化失常,或因天暑下逼,地濕上蒸,感受暑熱濕邪所致的急性外感熱病發爲泄瀉;亦有外感風寒者,則有寒邪濕邪客於腸胃而發泄瀉;常見辨證有以下幾種:

 

急性泄瀉

 

1.傷食瀉

 

  症狀:暴飲暴食後之腹脹按痛,噯酸而食欲不振、作噁,肚瀉大便臭,伴有不消化之物,瀉後痛減,治以消食導滯為主

  食療推介:山楂穀芽麥芽羹

  材料:山楂5錢、穀芽1兩、麥芽1兩、馬碲6粒、葛根粉適量

  製法:先將山楂、麥芽、穀芽洗淨,加清水適量,武火將水煲滾後轉文火煮1小時左右,去藥渣取汁待用。馬蹄洗淨去皮切塊,葛粉用開水調成糊狀。把上述藥汁煮沸,下馬蹄及葛粉糊攪勻煮沸,加適量食鹽即可

  功效:消食和胃止瀉

 

2.暑濕瀉

 

  症狀:大便清稀或水樣,無明顯臭味,腹痛腸鳴,口淡及胃口不佳,或夾雜暑濕感冒的症狀,治療宜解暑化濕,健脾止瀉

  食療推介:藿香薏米粥

  材料:藿香4錢、佩蘭4錢、炒扁豆1兩、赤小豆1兩、生薏米1兩、陳皮1角、蜜棗2粒、珍珠米2兩、紅糖適量

  製法:所有材料洗淨,藿香和佩蘭用濾袋或茶袋包好,加水8碗共入煲,煲至薏米熟透,加紅糖調味即可

  功效:清熱化濕,健脾止瀉

 

下一頁:慢性泄瀉食療推介

 

CONTINUE READING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