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跌倒有因】無故平地跌倒,恐是柏金遜症先兆?或是小腦病變?

【跌倒有因】無故平地跌倒,恐是柏金遜症先兆?或是小腦病變?

健康解「迷」

  不少人走在平地時,常會平白無事絆到腳尖,甚至因而摔倒。有骨科醫生表示,情況或與膝頭及腳踝舊患未好有關,例如曾「拗柴」或韌帶撕裂者,特別容易平地跌倒;物理治療師則認為或與「本體感覺」差有關。但有腦神經科醫生指,出現平地跌倒不可輕視,可能是柏金遜症候群的先兆,甚至是小腦出現問題。

 

膝關節前十字韌帶曾撕裂人士,是平地跌倒高危人士之一。(iStock)

 

  骨科醫生袁智斌表示,平地跌倒在各個年齡層都常見,尤以曾患膝關節前十字韌帶或足踝前距腓韌帶為多。袁解釋,韌帶可幫助身體控制「郁動」、穩定關節動作,但韌帶曾撕裂者,只要重心稍為偏離,力度則只能由關節和附近的肌肉支撑,當關節也控制不了過度的活動時,就會平地跌倒,「如膝頭有舊患,走路或急速轉身時或容易因膝頭『鬆一鬆』而平地跌倒;如足踝有舊患,則會感到關節位置不穩陣,一不留神就會平地跌倒而『拗柴』。」

 

或本體感覺差難平衝

 

  袁提醒,如果任由平地跌倒情況屢次發生,以致出現「拗柴」,則半月板、膝關節及踝關節軟骨亦有機會受傷,甚至會有跌斷骨的情況,屆時便要動手術重建韌帶。他建議曾有韌帶撕裂的人士,需及早做物理治療訓練相關肌肉,減少韌帶及關節負擔,或訂造腳托輔助關節,以增加關節的穩定性。

 

  除了因為舊患因素外,物理治療師翁穎桐認為,「本體感覺」差的人也特別容易平地跌倒,因他們平衡感較差。翁解釋,本體感覺是指下肢活動時腳腕關節的調整和控制,例如不小心踩到石子,本體感覺好的人,其大腦能夠判斷腳掌位置,從而調整和控制腳腕動作和位置,保持身體的穩定和平衡,避免跌倒。

 

  她提醒,如果出現平地跌倒的情況頻密,便要盡早求診,例如有患者以為平地跌倒是尋常「拗柴」,但「拗柴」次數隨著年紀增加,直至一次嚴重「拗柴」造成韌帶再創傷才求診,已延誤治療近10年。

 

 

小腦有腫瘤也有影響

 

  腦神經科醫生呂凱琪則強調,出現平地跌倒不可輕視,可能是柏金遜症候群先兆。一般柏金遜症候群患者常有行平路失平衡的情況,並伴隨靜止性震顫、肌肉僵硬、動作遲緩等病徵,患者多在60至70歲時發病,大多同時患骨質疏鬆症,萬一跌倒更易骨折。另一個原因可能與小腦有腫瘤,或因長期飲酒、中風、遺傳等因素引起小腦病變有關,如患者同時出現口齒不清、單邊手或腳無力、頭暈等徵狀,有機會是腦中風,應及早求醫。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