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2020
《召喚勇氣》:當無法預知成敗而變得脆弱時,你仍能鼓起力量站出來嗎?
1988年英國作家魯西迪(Salman Rushdie)因寫了一本小說《撒旦詩篇》(The Satanic Verses)而被伊朗宗教領袖霍米尼下達全球追殺令。之後十年,他由保鑣保護,隱藏居所,經常要搬家,和親友保持距離,為了安全而使自由受到限制。2001年,發生911事件,魯西迪寫了一篇文章,講到自由與安全,他說:「在自由和安全的矛盾中,我們一定要永遠選擇站在自由一邊,即使選擇錯了也絕不後悔。怎樣才能擊敗恐怖主義?不要被嚇倒,不要被恐懼支配,即使你害怕。」
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會有魯西迪那樣受到恐怖主義的威嚇,但人生卻總會有許多事情擔心,擔心考試成績,擔心工作表現不能令上司滿意,擔心被自己鍾愛的人拒絕,擔心入不敷出,擔心生活環境的安全。
十七世紀英國啟蒙時代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約翰.洛克(John Locke)說過:「你擔心甚麼,甚麼就控制你。」
為甚麼會擔心?因為我們無法控制結果,無法預測成敗,於是猶豫,裹足不前,於是脆弱。
布芮尼.布朗的書《召喚勇氣》(Dare to Lead)的中文版有一個副題:「覺察情緒衝擊、不逃避尖銳對話、從心同理創造真實的主導力」,出版者、天下雜誌出版總編輯吳韻儀為文說,看了這本書,才了解勇敢是我們不夠了解、被低估的稀缺力量。勇敢對應的不是強勢、無敵,無關勝負,而是我們面對無法預知成敗的情況下,能不能鼓足力量站出來、走上場、向前進。勇敢不能夠保證成功,甚至會帶來挫敗、批評、攻擊、心碎。勇敢的人,不會毫髮無傷,換句話說,勇敢的人不會完美。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召喚勇氣:覺察情緒衝擊、不逃避尖銳對話、從心同理創造真實的主導力》
作者:布芮尼.布朗
由 天下雜誌 出版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美歐官員今周商俄烏戰爭問題,你認為俄烏戰爭是否正加快步向結束?►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