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3/2019
人貴自重 奮發圖強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日前通過公屋入息及資產限額檢討建議,平均增加4.2%。公屋是社會有限資源,必須適時檢討,確保真正讓有需要的基層受惠。不過,任何類型的房屋,包括公屋,都不應令人惹來過分聯想,若因此而造成價值觀的扭曲、對個人價值的懷疑甚至抬高或貶低,都是社會的不幸。
大部分港人都受住屋問題困擾,在私人市場,無論租屋或買樓,都有物非所值的感覺,而政府的資助房屋對部分租置人士會有一定吸引力,符合資格的中籤者多被人視為「幸運兒」,但這類「幸運兒」有時卻會過分自卑,忘了自己的價值;另一方面,也不應因有個像樣一點的居所而自抬身價,過分自大。
有大學畢業生在社交平台發文,指一家人住在舊式公屋,於是覺得家庭背景「唔見得人」,更慨嘆︰「自己家庭背景好,就唔使收收埋埋啦!」我們慶幸網民普遍不認同他的觀念︰有人指「你自己收埋,關住公屋咩事?」;有人亦講「人嘅價值唔在於住咩地方,人格重要過你嘅地址。」;也有「你自己嫌棄自己」的批評,更有「唔應該覺得失禮」的鼓勵,充滿正能量。
今時有逾200萬人住在公營租住房屋,佔全港人口約3成,若以那大學畢業生的標準,這200多萬名市民豈不都「唔見得人」?雖然今時社會有不少「成功人士」都避談自己「成功」前的「前世今生」,但更多「成功人士」卻不介意與人分享過去自己有多窮多苦的經過。
這令筆者想起2,000多年前,起義反秦的陳勝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封建時代,已有像陳勝這樣沒有受過教育的人質疑王侯將相就只是天生「好命」,比一般人高貴的事實,2,000多年過去,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為甚麼還有這麼大的階級困惑與困擾?
筆者當年有機會申請入住不少人夢寐以求、位於何文田的公屋「樓王」愛民邨,卻由於家父不願隱瞞家母做小販會有收入的事實,故與入住公屋的幸運機會失諸交臂,甚至要住上多年的天台屋。
至於入住公屋與否,對造就筆者的今天有多大關係,是好了還是差了,不得而知,「英雄莫問出處」,筆者相信過往布衣將相的故事,同樣會在21世紀,以不同的形式發生,大家看馬雲、王衞等多個創業的故事正是證據。
相反,有個別自購公屋戶卻另走極端,覺得自己有「優勢」,那又是令人失笑的「騎呢」想法,更不值一提。
轉載自: 晴報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