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2018
買樓靠運太可悲
最新一期居屋及「白居二」申請昨晚截止,最後收到共逾14.4萬宗申請。以今時港人對居住及置業的觀念,以及政府定價機制和覓地建公營房屋的效率,這種「居屋六合彩」在可見將來,恐怕仍要繼續「攪」(珠)下去。
在本地樓價連升近兩年的市況下,售價與樓市掛鈎的居屋怎不令人趨之若鶩?最新一期居屋3個屋苑,僅提供4,430個單位,面對14.4萬個申請,超額認購31倍!僧多粥少,今次失望而回的申請人將多達14萬人!當然,比起去年居屋超額認購48.6倍的申請情況,今年「只是」30倍,已不算墟冚!但去年成功抽中,做了居屋業主一年的人,坐擁的居屋帳面已升值不少,真可與「六合彩」獎金媲美。
雖然這一期居屋仍以市值7折定價,呎價也已近萬元,但政府表明無意調整定價機制,並認為以家庭入息限額5.7萬元計算,仍有93%單位屬申請人可負擔能力範圍之內,同時也已考慮了白表買家的負擔能力。
其實,隨著近兩年整體樓價如脫韁野馬,萬元呎價的居屋已偏離了「居者有其屋」計劃的原意,莫說以7折定價,甚至以6折或更低定價,也不能解決符合資格人士的置業需要。若政府一心想協助市民置業(縱使筆者並不贊同政府有責任讓部分市民做業主),現在也是適當時機,令資助房屋的售價與市場脫鈎。無論那是以成本價或是基於其他定價機制,總之是要把資助房屋,包括居屋及公屋的二手市場,與私樓市場分割出來。
居屋業主雖擁有業權,但要明白這業權是由政府(公帑)資助得來,不但繼承權應該要有限制,例如由直系親屬繼承,而且轉售也應只能以買入時的定價機制,例如市價7折,售予同樣符合相關資格的買家,售價甚至需要「封頂」而不能像今天般,在補地價後,就容許以買入價的7倍價錢出售。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全體出席的議員早前通過一項無約束力的動議,要求房委會的出售資助房屋,須以建築成本價出售,這與現時7折定價的做法,有很大分別︰今期居屋呎價1萬,若以成本呎價5,000至6,000出售,居屋業主實可用其中差額,約4,000至5,000元,改善生活質素,而不必再因供樓負擔而用盡積蓄,成為「月光族」。
本欄一直主張,日後所有公營房屋都應「只租不賣」,政府長遠不單須增加房屋供應,同時還要把握時機,全面檢討,把居屋、公屋等過去偏離了原意的做法,糾正過來,從此分開公營房屋市場及私樓市場。
轉載自: 晴報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