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4/2018
拼搏創業 精神不滅
有調查發現,逾千名受訪的香港及台灣大學生在求職時的考慮因素、薪酬期望、創業意向等都有很大差異,而在創業意向方面,本地大學生比台灣大學生遜色,若社會認同創業對年輕人以至整個社會都有利,這項調查研究會有其啓示。
香港城市大學在今年1月進行了《港台兩地大學生的職業展望研究》,訪問了港、台6所大學逾1,100名學生,發現受訪的本地大學生逾半希望成為公務員;32%冀加入公共行政、社會及個人服務業,但只有8.5%台灣的大學生對此有興趣,而逾8成則拒絕成為公務員,與港生的擇業選擇迥異。
港、台兩地的經濟發展各有不同,社會文化及價值觀也有別,而且人各有志,受訪者對擇業的考慮及期望,旁人根本不宜妄加評論。
不過,在今時「三創」(創新、創意、創業)的大趨勢下,港、台兩地大學生的創業意向分別是42%及66%,可能已反映了20至30年後兩地大學生對港、台本地產業及經濟建設的貢獻。
其實,港人對創業並不陌生。上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打擊了全球經濟,本港廠家結業,「要錢不要貨」,大批成衣及其他貨品流出市面,造就了通菜街變成了流動小販「創業」的天堂「女人街」。稍後臧健和(臧姑娘)開始在灣仔碼頭包水餃賣,20年後在上海成立合資企業推出水餃、雲吞,甚至90年代初,本地工廠北移,使香港與珠三角之間貨物及信件的往來量急增,令時年僅22歲的王衞抓住了機會,至於順豐速運其後的故事,不少港人即使不太清楚,但應曾親身體驗、感受受到王衞的成功。
當然還有很多成功創業的故事,那些開間咖啡或甜品等輕食小店的小老闆,最初可能都是不甘於每天上班都做著相同工作的打工仔。
不少人認為「工字不出頭」,憑著肯冒險、肯拼搏的精神,不計較收入不定,無論賺蝕的風險,實行自己做老闆!
創業就是冒險,失敗率很高,創業的成功率似乎比癌症的治療率還小!不過,只要看到市場對個別產品或服務的需要,敢闖拼搏,還是有機會變理想為事實的。
有人視租金為創業的障礙,但從事食物零售的臧姑娘及速遞服務的王衞創業時又何曾有舖?今時網店、應用程式更能突破實體店或營運地點的限制,例如本地網上召喚貨車平台GoGoVan就憑一個點子(業務概念)和熱誠創業。創業無難事,就只怕我們的年輕人失去了熱誠和創意。
轉載自: 晴報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