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2/2015
與專制權力抗衡的儒家道統
今天介紹《論語》的一段話:
「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
這段話是孔子針對讀書人即知識分子而說的。
兩三千年前的知識分子,被稱為「士」。「士志於道」,即讀書人的志向是辨明是非、道理。這叫做「道統」。上引這段話是說,當國家政治開明,講道理、明是非,知識分子應該獻身政治,如果在政治開明的時代無功名利祿,是可恥的;而當國家不行王道而行霸道,以權勢欺壓百姓,不講是非道理,那麼知識分子就應該隱身,如果這時追求功名利祿,就是可恥。
已故儒學大師徐復觀教授曾寫過論《理與勢》的文章,「勢」指政治權力,即是「政統」,「理」是儒家的「道統」。「道統」在儒家心目中,高於皇權,是自己與專制權力抗衡的思想源泉。徐復觀認為,雖然中國自秦以來,一直是專制皇權統治,但有「道統」平衡著「政統」,「使任何專制之主,也知道除了自己的現實權力以外,在教化上,在道理上,另有一種至高無上,而使自己也不能不向之低頭下拜的人物存在。……每個人的真實價值,不是由皇帝決定,而是由聖人決定,連皇帝本身也如此」。他認為「理只有是非而無大小,勢則不僅有順逆而且有大小。」如果我們做事為人只憑勢,那麼遇到勢小於自己就恃勢欺人,而遇勢大於自己就會神消氣沮,張惶失措。他認為知識份子,應憑著心中的價值信念,敢於以「理」抗「勢」。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請投etnet經濟通一票!► 立即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