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2/2015

提出異議,下個世代的聲音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李怡

    李怡

    1936年生,1956年開始寫作及編輯生涯,至今逾50年,任《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總編輯28年。50多年來不間斷地在報刊寫小品文和政論,編輯和寫作均秉持忠於自己、質疑權貴、就事論事、不怕獨持異見的原則。近年有《細味人生100篇》《閱讀人生100篇》《感悟人生100篇》三本新書。

    一分鐘閱讀

  去年5月,艾加.凱磊曾經訪問台灣。網上有一篇對他的訪問記。

 

為自己編一個故事

 

  訪問中他說:「我生長在一個充滿戰爭暴力、血腥與恐懼的國家。我的第一個故事發生在七歲,一天上學途中,有一位女兵和一個男人正站在路邊交談,忽然間我看到那位女兵出拳,重擊身前男人的臉。女兵隨後開始流淚,看起來哀痛欲絕。那時,為了理解眼前正在發生的事情,年幼的我下一刻忽然決定在腦海中編起故事:這是一對感情深厚的兄妹,妹妹正在阻止哥哥一再偷竊父母的錢……」凱磊說,「從那時起我就知道,編故事可以讓我感覺好過一點。」

 

  或許不只是好過一點。如今的凱磊已是暢銷作家,許多小說被改編成電影,甚至他自己就是編劇與導演,他的電影還在康城影展上得過獎。問他作為一位「受歡迎」作家甚麼感覺?他說:「我從小覺得自己是個怪人,與周遭環境格格不入;在開始寫作以前,我有嚴重口吃的毛病。我常害怕與人交談,恐懼觸怒對方……因此,寫作在我的人生中有許多功能,首要就是:它讓我的自白成為可能。而我受歡迎的事實令我無限感恩,這讓我覺得我是被接納的。」

 

代表下個世代的聲音

 

  然而,凱磊並不是隨時都受歡迎。在以色列,他諷喻歷史的風格有時近似挑釁,他對婚姻與性的描寫太無所忌諱,看在某些堅貞的猶太教徒眼裏是真正的離經叛道。當他的文章被選入中學教科書時,保守派人士甚至組織了一場遊行抗議。

 

  凱磊是納粹集中營倖存者的第二代,猶太裔,以色列籍,讓人感覺他可以是以色列國家的代言人;然而,他說「我感到自己似乎並不屬於以色列」。

 

  甚麼因素讓他同時是以色列最受歡迎的作家、卻又時常感到自己不屬於以色列? 他說:「意識型態是以色列的生活核心。因此,以色列人多半很難去愛意識形態與他們不同的人。然而我的情況不同,我來自一個擁抱多元的家庭,家族成員各自擁戴不同的政治傾向與生活型態,但也從不阻礙我們熱愛彼此。」談到他作品的阿拉伯譯本,基於「尊重伊斯蘭教讀者的文化」,在內容上有所異動刪改,凱磊不只沒有絲毫委屈,並且感覺天經地義,「因為有些事情,比文學更重要。」

 

  由於持續批評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發動的戰爭,他遭受右翼份子對其家人的死亡威脅。另一個與死亡威脅長年相連的名字,是寫《撒旦詩篇》的英國作家魯西迪(Salman Rushdie),魯西迪曾說凱磊「能代表下個世代的聲音」,問他:如果真的可以由他決定,他最希望以色列下個世代的聲音,是甚麼樣的聲音?

 

  「『我不同意』(disagreement)!猶太文化裏最寶貴的一件事,就叫作『不同意』。這深植於我們的傳統。保有這種從異議中學習的傳統,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

 

  凱磊說他年幼的獨子「簡直是『不同意』的專家!……即使只是不給他吃雪糕,他也會長篇大論對你曉以大義:『但我是小孩,你應該給我一點希望……』」這聽起來像是擁有作家的天賦?凱磊搖搖頭,強忍笑意說,「我認為他可能成為一個腐敗的政治人物。」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Festive Cheer is in the air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