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2/2018
支援弱勢青年投身安老
在安老助弱方面,院舍服務現仍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有團體就建議政府增加安老及殘疾人士院舍的人手,不但促增護理員人手,還倡議增聘其他專業人員,例如護士、社工等。其實,這類院舍服務的工作性質有其局限,社會必須面對現實,才可務實地解決具體問題。
院舍服務普遍不太理想是事實,尤其是一般安老院舍,服務普遍都在水準以下,而院舍護理員人手不足,往往又是安老院舍服務強差人意的主因。因此,有個安老工作小組就建議政府,將院舍護理員人手與受照顧長者的比例調高至1比10;晚上10時至翌日早上7時的通宵更人手比例則上調至1比20。
此外,小組又以60人的院舍為例,建議增聘物理治療師及職業治療師各一及1名駐院護士。顧名思義,兩個治療師旨在評估院友身體活動功能及認知能力,從而度身訂造院友照顧及康復的計劃。小組還建議增設社工及配藥員職位,而藥劑師、營養師、臨床心理學家、語言治療師等也須定期到訪,照顧院友需要。
這些建議無疑是好,但在今時社會普遍缺乏合資格的醫療護理專業人手的情況下,這些過於理想的要求,對院舍服務是否有點不切實際?
先不談增聘各類專業人手的具體困難,單是院舍護理員工作的性質,已較難吸引人加入。對不少人來說,照顧院舍長者有一定的厭惡性,而且工作性質單一兼責任重大,無論實際工作環境或心理負擔上,都較「困身」,並不可單靠較高薪酬便可以吸引新人入行,更不用說使行業年輕化。若問家長會否願意讓子女加入安老院舍服務行列,答案似乎顯而易見,是以筆者希望,那些不願意自己下一代投身的議員,停止提議其他人去做一些連自己子女也不會做的工作。己所不欲,為甚麼卻要別人去做?
若真的關心安老事務,為老人家而綢繆,這些「有心人」應支持︰一、輸入外勞;二、以創科手段,例如使用機械裝置或機械人,協助照顧長者,以及三、讓適合的弱勢青年,例如患自閉症、有情緒障礙等特殊青年,投身院舍服務行列。輸入外勞及創科手段毋須多作解釋,但弱勢青年卻是今時社會一項可進一步善加利用的人力資源。
正如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正財上月在「關愛樂共融@海洋公園」活動中呼籲,社會人士要讓更多弱勢青年投身安老及護老行業,以達雙贏。今天批評極容易,建議也不缺,我們欠的是怎樣落實去做,而且怎樣才做得更有成效,那就要視乎社會,包括議員、政府在內,一份坐言起行的決心和智慧了。
轉載自: 晴報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