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2/2018
產業化讓初創成功
創科經濟,香港必須急起直追,其中創新科技創業更應大力提倡。日前投資推廣署發表《初創及金融科技的生態環境》報告,指初創企業數目按年增18%,受僱人數更年增逾5成!既然有這樣一個生態及趨勢,政府更應積極支持創科產業化,啟動新經濟引擎,轉上發展的高速公路。
投資推廣署報告指出,今年初創企業增至2,625家,受僱人數達9,548人,初創以從事金融科技(FinTech)、電商、供應鏈管理等高科技行業為主,其中又以佔16.3%的金融科技初創較矚目,公司數目逾550家。
與兩年前數字比較,初創1,900多家,受僱人數5,200餘人,初創一直呈上升趨勢,而從事金融科技的初創當時也僅138家,但要留意,2018年的初創未必就全是由2016年那1,900多家發展而來,因兩年前那批未必可完全在市場生存下來,原因固然有很多,但不少初創是因未掌握營商之道,未能把研究成果商品化,成功推出市場並獲市場接受卻是一大關鍵。
營造社會創意、創業風氣,不能單靠一眾年輕初創企業家一往無前、前仆後繼的勇氣,政府也要協助初創,尤其是協助那些有創科「錢」景的初創,在市場上生存下來。即使《施政報告》已宣布向「研究基金」注資200億元,推出30億元「研究配對補助金計劃」等,但創科產業不是僅金錢就能堆砌出來的,政府必須從實際層面,扶助創科初創。
以創造長者裝置的初創公司為例,從意念、設計,到製造出首台原型(prototype),初創可能已遇到不少困難;直到量產,再推出市場,過程中就並非單有創意及設計的初創企業家或學生可以全面兼顧得到,因其中可能涉及金、木、電工,以至機械、電子工程,還有知識產權、專利,乃至市場行政等專業知識,政府宜有一個「一站式」的初創諮詢機構或部門,專責為初創企業家提供資訊與支援,例如專做知識產權保障的律師行名單及其收費;政府部門例如機電署對初創個別創科裝置的審批等,在行政程序上是否可進一步配合等,若政府能在這些方面協助初創,都會對香港初創及創科產業的生態大有幫助。
近年中學界積極推動STEM教育,不少中學生已投入創科世界,例如人造皮膚、智能升降機、實時巴士App等,中學生、學校這方面的資源更少,政府加以協助、扶持,社會創意創業及創科的生態與風氣才得以從小營造出來︰創科成果商品化對任何初創企業家,包括學生,才是最大的鼓勵和回報,而不單是一個項目或一份功課。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港鐵失倫敦伊利沙伯線專營權,你認為「國際化」遇挫的港鐵應否將重心轉移回本地?►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