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1/2018
見面溝通 更勝科技群組
通訊科技愈先進,就表示人際間有愈多溝通、關係愈好,人也愈快樂?有調查發現,有家庭通訊群組的人會較沒有群組者的關係更好,也更快樂。其實,通訊科技與溝通、人際關係,甚至快樂與否都未必有必然關係,親友間最好還是多見面,直接聯繫。
港大公共衞生學院訪問逾1,600名成人中,逾9成有群組的受訪者,每日至少收發一個信息,而每天收發超過10個信息的人,他們的個人主觀快樂指數、家庭溝通綜合指數、溝通質素及家庭健康、快樂與和諧程度,均比起每日收發10個信息以下的人為高。調查結果指發信息較多者比起較少者的個人情緒及家庭關係都更佳,這結果與一般人的預期和理解脗合,但科技進步,有時卻會令兩代人進一步疏離,人情疏遠。
調查同時發現,近半65歲以上的受訪者沒有使用通訊群組與家人溝通,這個由通訊科技所造成的鴻溝,並不能單靠呼籲家人留意家中長者的需要,或教導他們使用通訊軟件,分享生活點滴等,便可以輕易跨越的。
這結果與2年前公布的同類調查結果相近。該調查1,500名受訪者中,逾半表示常用即時通訊的方式與家人溝通,而年輕人用這些溝通方式的比例又遠比較年長的人為高,溝通方式與習慣的差異就可能會導致兩代之間日漸疏離。
透過群組溝通當然比全沒有溝通好,但有時在群組手寫或錄音可能還不及通個電話般直接和便捷。怕對方不方便接電話?可先問對方是否方便對話︰方便,就談;不方便,才WhatsApp。當然,群組確有它的優點,例如可同時簡捷聯繫3個或以上的家人,家庭活動如聚餐、團拜、甚至掃墓等的安排,真是寫「幾個字就通知晒所有人」,傳達資訊,促進溝通,群組可謂偉大發明,但若被濫用,雖然近在咫尺,但也要用群組溝通,通知家人,就認真荒謬了!
無論通訊科技如何先進,也不能取代面談、致電通話;其次,大家可多用文字表達,那些Emoji圖像或符號,只宜作為輔助,例如「拍手」的圖像,若改為寫上「好嘢」、「歡迎」等,也不見得會多花了多少時間,在群組送吻,總不及見面時擁抱,親自獻上一吻來得親切溫馨。
溝通的障礙並不在於科技而在於冷漠,大家別忘記人與人之間面對面才可以有最直接的交流,雖然通訊群組也有互動,但「相處」的元素則欠奉,關懷、對話、表情、身體語言等,才會令溝通更富人情味,令關係更密切,也更容易令人快樂。
轉載自: 晴報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