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8
直資與否 無礙質素
香港華仁書院(「港華」)申請轉為直資學校被拒,在申請轉直資的過程中,港華各持份者,包括辦學團體、校方、師生、家長及校友等,各有關注。一間傳統名校申請轉直資失敗,也是社會反思中學教育的一個機會。
港華申請明年轉直資被拒,對倡議的學校管理層來說,自然是個壞消息,但對贊成和反對,各佔4成多的校內教師來說,以人數來看,被拒好壞參半;不過,對港華的直屬小學反對轉直資的9成半教師及一半的家長來說,這就是個好消息。以上各持份者相信多會從對學校的發展、學生來源等有沒有利去考慮,而部分卻少不免會從個人利益出發,去評價港華轉直資的建議。
教育局在審視學校轉直資的申請時,除考慮持份者的意見外,也會考慮學校日後能否提供優質教育,以及財政狀況能否保持穩健等。學校轉直資,尤其是一些傳統名校,社會通常最關注的是,基層兒童及青少年升讀名校的機會會否被剝削了?
其實,香港華仁年初提交轉為直資的申請時,已定下原則,避免學校被標籤為貴族學校,又建議學費會較同類直資學校為低(例如每年2萬元),但仍「未符合加入直資計劃的要求」。令人欣慰的是,港華校方表示會堅持透過不同途徑,為不同社經地位的學生,提供教育機會,並繼續提高教育質素的辦學方向,值得肯定。
不少人經常誤會任何學校轉直資,都是基於財務資源的考慮,其實,直資學校除在財政及資源的調配上,可有更大的靈活性外,其他例如在課程的設計及內容上,也可有更大的彈性。至於收生方面的自由度,更往往是名校轉直資的最大關注。港華轉直資,有人也會聯想到今屆文憑試「製造」出尖子的「收費」傳統名校,例如拔萃男校和聖保羅男女,本學年的學費便分別約為4.8萬及5.8萬元,由此便以偏概全,以為直資或「貴族」學校才可培育出尖子。
以個別情況解讀現象失諸片面,而事實上中學教育的目標也不應只為DSE成績,何況不少「免費」的傳統名校,包括港華,它們DSE,甚至會考、高考的成績一直都很理想,相信不會因收費與否而有明顯變化。
有研究指出,學業成績與學生的家庭背景及社經地位無必然關係,但亦有研究發現,學生生活體驗較多有助提升其語文能力,就這方面,在客觀條件上,基層學生可能沒有優勢,還需要學校、機構、企業、社會人士,協助「補底」。
不過,上流的動力始終還在於個人—無論男女,都必須放下藉口,繼續自強。
轉載自: 晴報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