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2016
審視系統 確保安全
民航處的新空管系統啟用半個月以來,接連顯示失效,周二更未能顯示航班呼號(call sign)和航速,導致機場暫停飛機離境15分鐘。新系統運作有問題引起社會關注,若民航處不從善如流,即使的確百分百安全,也難釋公眾疑慮。
民航處不應只為自己辯護,更應該尋找不足,提供更安全及高效的服務。
我們衷心希望周二至今天這48小時內沒有任何不幸的航空事故發生,否則,聲稱重視航空安全的民航處實在難辭其咎。
民航處解畫:周二空管系統失效的26秒,暫仍要經過風險評估後,才可審視是否達到強制事故通報機制(Mandatory Occurrence Reporting , MOR Scheme)的標準,以查找發生事故原因,並尋求防止同樣事故再發生的方案;又說26秒後一切回復正常,同時有15分鐘「停飛」的應急防禦措施,是重視航班安全的表現。民航處若因此而沾沾自喜,這種「我說安全,就是安全」會被視為官僚,亦甚為「離地」。
市民最痛恨的就是出了事故,政府部門才進行「死因研究」,甚至互相卸責或指摘。近半個月來,新空管系統已連番發生事故,但每一次民航處總是呼籲大家放心,又屢次令人失望。今次26秒未能顯示航班部分資料,已導致機場15分鐘停飛,而且之前又有各式各樣的「前科」,怎能令人放心?
民航處強調新空管系統分別有後備系統及最終後備系統,雙重後備,卻堅拒讓「cold standby」的舊系統維持在「warm standby」的狀態,說是有輪班、替更的人手考慮。
其實,現在並非要省錢的時候。不少市民都已在問:現在搭飛機還安全嗎?民航處多次重申風險可接受,但要知道,恐懼本質就是恐懼,通常也不可用科學數據,理性解釋,而安全措施也要像公義一樣,必須在公眾面前得到彰顯(Justice must be seen to be done)。既然有人建議沿用舊系統至明年初,民航處何不從善如流?若增加的人手涉及成本,筆者相信每名機場旅客都不會介意多付點錢,如每人$5去為自己買個安心。
話雖如此,即使在「warm standby」狀態,舊系統也只可在幾十分鐘至1小時內才可啟動,這對只有2分鐘安全緩衝的航班,其實作用不大,但就正是可令人放心的措施。若用盡所有備用系統都不能避免不幸的事故發生,民航處亦會被視為已盡力防範,否則,就會被責失職。
所有人都會理解任何新系統運作,都會有大大小小的適應及磨合的問題出現,但以香港國際機場的繁忙程度,正朝每小時100班航班升降的發展,每1秒都可致命,民航處若仍以自己的理性思維去看待此事,而不以旅客的感性情緒去處理最近空管系統的問題,是不會為公眾接受的,因為安心,很多時是講感覺多過講科學。
轉載自: 晴報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