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5
締造環境助創業
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雲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與美國總統奧巴馬就創業精神等話題對談。
雲指支援創業要減稅,但沒有大環境的硬件配合,仍難以對創業者有實際幫助。
馬雲說減稅是協助創業的有效政策,但怎會如此簡單,就可解決到這問題?
「雙馬」談創業,奧巴馬問馬雲:「作為白手興家的創業者,你認為大公司和政府可以怎樣創造好的環境給年輕創業者?」
馬雲直截了當地答「政府要減稅」,甚至「別對年輕創業者徵稅」。馬雲的建議對在港創業人士可適用嗎?不適用。
與其他國家及地區不同,課稅方面,香港利得稅是以企業有盈利才徵稅,若有盈利,年輕創意者憑甚麼可豁免?因此,馬雲的建議或只適用於高稅率的國家及地區。
筆者相信,創業者需要的創業環境是要有多方面條件的配合,並不是單一項政策,如減稅、免稅這類財經政策便可以造就,否則,以今時香港的財務實力,若減免稅項真有助締造創業環境,又有何難?何況利得稅減了,若初創企業盈利增長勁,恐怕其僱員的薪俸稅收也不會少吧?
我們說的多方面條件大略可分為:創意、技術及商品化。不單是創新科技,任何產業都需要創意,以上三者也以此最為首要,這涉及創意人才的栽培,甚至一些可以造就思想碰撞與交流的客觀環境,例如矽谷的咖啡店等,毋須多說。
大家反而要着眼於一些技術層面,包括優質管理概念、獨特工藝、專門技術等的傳承,只要這些技術的基礎穩固,才可真正支援到「香港製造」的創意,將之實現。
筆者相信,即使蘋果有多好的創意,若沒有講求優質的工廠,或技術精良的技師甚至裝配女工,蘋果的創意便無從實現。
再廣義一點來看,除技術、人才以外,產業周邊若沒有其他產品及技術上的支援,這個產業也難做得成功。
香港製衣業曾雄視世界,關鍵可能就是業界在深水埗區內,可輕易找齊衣飾配件,這個「深水埗造就世界級成衣」的現象早幾年也在東莞發生過。
曾幾何時,東莞是世界工廠中的工廠,設廠東莞的製造商大可在方圓一公里內的鄰近地區購備所需,這種「產業聚集效應」的互相支援作用,不可小覷。
「聚集效應」也會發生在文化產業上,矽谷如是,法國塞納河左岸也如是,著名畫家塞尚(Paul Cezanne, 1839-1906)等就此孕育出來。當然,回歸實業雖可以是香港產業的一個方向,但創科同樣不可放棄。
把創新成果推出市場的「商品化」協助,對年輕創業者也十分重要。
他們往往會對註冊專利、知識產權、市務推廣等事務,感到難以應付,政府又有沒有準備幫忙?南韓以至中國政府都有這類支援,以前美國克林頓政府更會指導包括初創企業在內的中小企撰寫計劃書,好向銀行尋找財務支持,港府在相關方面又做到了多少?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港鐵失倫敦伊利沙伯線專營權,你認為「國際化」遇挫的港鐵應否將重心轉移回本地?►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