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5
「非常」教育未必人人適合
香港不時會有家長為子女教育另作安排的個案,最近一名小五女生的媽媽就準備9月讓女兒休學尋夢。父母都希望子女健康快樂成長,或進一步想望子(女)成龍,但要從子女長遠利益著想,才是真正為他/她「好」。
主流教育雖然未能滿足全部人需要,但仍是現階段對學童教育的重要途徑。
港台製作的紀錄片中,有位家長已安排唸完小五的女兒休學一年,並由人生導師帶領,到大自然、社區等環境學習,希望女兒再迸發學習動機。社會宜對這類「非常家長」持開放的態度,但脫離主流教育制度,無論是採「在家教育」(home schooling)或其他教育模式,家長必須有周詳考慮,不能盲目以子女的意願為依歸。個案中的小五女生據稱曾自己要求在家教育,只因不喜歡課堂「刻板」,又認為「休學」就「可以玩到又可學到嘢。」至於休學後的教學內容,包括獨自到外地短期流浪的具體細節,則似仍未有定案。
本地家長以各種理由,替子女尋求另一些接受教育的方案時有所聞,有些更是名人,如行政會議成員陳智思三年前就自行開辦了一間小學,主要都是為了兩個兒子的教育。18世紀法國思想家盧梭(Rousseau,1712-1778)也認為學校教育不夠理想,遂親自在家教導子女。不過,面對現實,一般家長會有信心你或你安排的教育,向子女傳遞的知識可與盧梭的智慧媲美?又真的會比主流教育更適合你的子女,成效更佳?
最現實的問題是,子女在非主流教育模式下學習、成長,日後若重回主流系統,其銜接和適應等問題,就要一再思慮周詳,早前非法居留的「懷仔」正是一個好例子。
除了休學會是大學階段的選擇,其他非主流的教育模式也大多是供青少年成長較後階段選擇的;近年,學前也有很多不同的幼兒教育新理論,而中、小學教育的另類安排則較少。花一年、兩年甚至幾年休學,接受另類學習後,如何重返主流教育系統、重返社會都是家長要替子女審慎計劃的,即使你有能力為子女開辦中小學,又可有能力辦大學,甚至辦世界級學府如哈佛大學?
既然今時有個別家長要求由「建制」(主流教育制度)跳到「無限」(另類教育模式),政府就須詳細研究由「無限」回歸建制的具體細節,以回應家長對教育多元化的訴求。
對比互聯網世界的繽紛,現實教學環境難免令青少年覺得「刻板」乏味,休學是否就能對症下藥?本欄經常強調「社會化」(Socialization)對全人發展的重要,而主流學校環境的「群」育正是社化的最佳途徑。
主流教育的確難以完全滿足學生的個別需要,求同存異,社會只要持開放態度即可,反而家長卻不要錯誤以為「非常」即是「好」,盲目依從心智尚未成熟的子女要求,而政府則要積極檢視這類非常家長及學童的需要,轉介相關服務或部門,而非動輒頒令強制入學。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內地男星王星被誘騙至泰國後失聯,最終獲救回國,事件會否影響你到泰國旅遊的信心?►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