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1/2017
【不敢觸碰】母親過身後,直至六個月後的某天…
朋友告訴我,她的母親不久前辭世了。
記得幾年前她說有一天大清早,母親在門前跌了一跤,朋友趕緊把她送到醫院,然後趕回學校上課,她說整天都忐忑不安,覺得自己做得不足,好像虧欠了母親。
盧雲神父(Henri J.M. Nouwen)曾寫了一本小書,中譯的書名叫《念母親——盧雲跟父親談生死》,這書輯錄了他在母親過身後,寫給老父的信扎。他說這些信是母親離世半年後才寫成,因為在最初的幾個月,他也像一般人一樣,埋首於既有的生活與工作,心想母親不死也死了,不如「向前看」繼續投入生活,直至六個月後的某一天,喪母的憂傷才突然湧現,令他不得不正視。
「......在母親的葬禮舉行後不久,我從荷蘭回到美國。沒過幾天,我便再次忙碌起來,如常教學,輔導學生,開會,回信,做許多填滿一位大學教授身份的事情。我只有很少,甚至沒有機會讓母親的痛苦和死亡進入我內心的深處。」
盧雲神父道出了大多數人的心聲。即使是喪親,我們多不知也不敢,如何面對及表達心底的憂傷;對於失去的那位逝者,我們亦不知如何正視他/她在我們心中的位置。我們喪親當然會感到悲哀,難過;但很快又會提醒自己「往者而已」,不如「向前看」把精力投放在生活的事情上。
盧雲說直至六個月後,「有一天當我在辦公室內,稍有空檔停下來之際,我突然發現自己在母親離世前後也沒有流過一滴眼淚。那一刻,我才明白這世界掌握著我,以致我不能完全體會那最個人、最親密、最難以理解的人生事件。」
他說的對極了,一般人太容易被這個世界牢牢的掌握著,連真真實實的「哀傷」也鮮有。盧雲神父要六個月才真正面對喪母的憂傷,我們也許要多一點時間,但不要害怕這份哀傷,也不要逃避之,因為惟有經歷它,我們的生命才能得以成長。
《說說心理話》:講講常見年輕人理財問題!想「人有我有」?認可理財社工分享理財觀念小秘訣!►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