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8/2011
人才鑑別靠面相
如今各大機構都講人才鑑別,其中最快捷的方法,是觀人先觀其相。面相之術,不是中國獨有,西方也有自己一套。中國面相術是經驗歸納,西方面相術則有其心理學根據。
美國心理學家貝拉克(Leopold Bellak)及柏克(S.S.Baker)所著《面孔解讀》(Reading Faces)一書,便是以解剖學及行為科學角度,闡述人的行為、心理和社會等因素,如何對人的面部表情產生影響,說明人的性格如何對面孔在後天成形發生作用。所謂面孔解讀法,即「劃區解讀法」,著重教人怎樣運用劃區法解讀面孔跡象,從而獲得洞察他人品格的能力。書中列舉例子,包括解讀前中國總理周恩來面孔,讀來趣味盎然。
周恩來面孔給人的整體印象是精力充沛,才智過人。雖然他看似石頭雕塑,畢竟仍可察覺他多疑和充滿警惕性。其右區面孔較溫和,帶有敏感、憂傷和渴望。若把他的面孔分成上下兩半,上半部的前額寬滿,眉毛濃密,兩眼冷峻,兩眉間幾道豎直皺紋意味要發怒。左眼反映尅制住怒氣,右眼則流露憂慮。他的髮型整齊,鼻子扁平有力。再看其下半部,嘴部緊繃,兩唇張開,可能是抑制憤怒。上唇很薄,能言善道,相比之下,下唇富有性感。這種嘴形象徵爭強好勝,但又充滿智慧。
至於中國相術,最早的相士是東周的叔服,而在不少古籍如《史記》等,也有許多相士活動的記載。其中一個叫姑布子卿,離孔子五十步的範圍看孔子相貌,對孔子學生子貢說,孔子是堯顙(「顙」即額頭)舜目禹頸,嘴部則似皋陶,是聖人相貌。
另外,《史記・秦始皇本紀》提及戰國時的兵家尉繚,也曾為秦始皇看相,指秦王為人,「蜂準,長目,鷙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得志亦輕食人…不可與久游。」意思是說,秦王的鼻尖似蜂,眼睛長形,心胸如猛禽,其人缺乏仁愛,而有虎狼之心,窮時可禮讓下人,得志時則輕易吃人,不可和他長久往來。果然,回顧歷史,秦始皇未統一六國時肯忍辱負重,統一六國後就來個焚書坑儒,一口氣殺盡四百六十個攻訐他的人。
估計自戰國開始,相術已甚為流行,較為著名的相學家除尉繚外,尚有唐舉、鄧通等。甚至當時四大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趙勝,也很會看相。他在澠池之會上觀秦將白起的瞳孔和眼神,判斷其性格剛強暴躁,「可與持久,難與爭鋒」,從而制定正確的戰鬥策略。
相學到兩漢時期,得到迅速發展,僅漢高祖劉邦一家看相的事蹟,《史記》就有詳細記載。劉邦當泗水亭長時,相士呂公給劉邦看相,說他的面孔像龍、鼻子豐隆、鬍鬚漂亮,左大腿生有七十二顆黑痣,其相「貴不可言」,因而願意把自己女兒許配給劉邦作「箕帚妾」。
大抵中國相術,以人的面貌、五官、骨骼、氣色、體態、手紋等推測吉凶禍福、貴賤夭壽,最有名的是《麻衣相法》,傳說是宋初易學家陳希夷的師傅麻衣道人所作。宋以後,相書更多,諸如《柳莊相法》、《水鏡集》等,但影響最大是《麻衣相法》。所謂觀人八法:「威、厚、清、古、孤、薄、惡、俗」,成為面相術的基本功。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