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0/2009
最佳的視野幅度
「文化」在漢語中其實是「人文化成」的簡稱。這個概念,來自《易傳賁卦》的彖辭。《彖傳》是論斷六十四卦的卦名和卦辭的意義,而對於賁卦的彖辭曰:「賁亨,柔來而文剛,故亨,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化成天地。」
賁卦的上卦為艮,象徵山;下卦為離,象徵火,是山下有火之象。而「賁」的本義是貝殼的光輝,有裝飾的意味。事實上,「文化」也可說是人類社會的裝飾,文明制度使人類的聚合條理化、秩序化,所謂「文明以止」,便是使社會上每個人符合一定的分際和模式,而亨通之道,而以柔爻來文飾剛爻,文飾之道,重在一個「化」字。
此卦從天文說到人文,天人合一,把天下視作一個和諧的整體。觀測天文,要察知春夏秋冬的季節變化;觀測人文,也應從大自然取經,對人類社會進行轉化、感化、濡化、教化。有所謂「春風化雨」,「化」的特色,可從欣賞杜甫的《春夜喜雨》一詩入手: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全詩最能寫出「化」的姿采,便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兩句,和風細雨是如此無聲無息,滋潤和惠澤大地生靈,不用居功,而成績有目共睹。這就是東方文化的功能,文化重在啟發、感悟,發自人的內在靈性,不假外求,由內而外,那是文化的內功。
反觀西方文化,多是外功,且招式繁多。「文化」在西方,稱為culture,其含義有個複雜的演化過程。西方著名的文化研究者衛威廉(Raymond William)說過:「Culture是英文中最複雜的兩、三個字的其中一個。」在英文或法文,「文化」都叫culture,而德文則叫kultur,其字源都來自拉丁文的cultura,含有耕種、養畜、培養的思。它不是內功心法,而是外功傳承,一招一式,都有跡可尋。
在18世紀前,西方culture,演變成「自然成長的傾向」,而到十八世紀末,西方的「文化」已涵蓋為一個社會整體的知識整體狀態,甚至是物質上、知識上和精神上的生活方式。1953年美國人類學者克魯伯(A.L. Kaeober)及克羅孔(Clyde Kluckhohn)在其著作《文化:概念和,定義的檢討》(Culture: A Critical Review of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羅列了自1871年至1951年這80年間,西方對「文化」的164個定義,可謂洋洋大觀,漪歟盛哉!
如今看文化,既有內隱,那是內功;也有外顯,那是外功。東方文化以內功掛帥,西方文化以外功見長。文化內功是傳統的,文化外功則是現代的。總之文化內容是個大籮筐,有很多內容,也有很多視角以及多種劃分。不管是典章制度、社會組識、風俗習慣、學術思想、宗教信仰、文學藝術等,都可歸入文化的范疇。而只有像香港這個東西文化的交匯之地,具有最佳的視野幅度,具有不同觀察角度揭示文化種種特性的中心。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