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1/2020
從中美貿易戰暫收兵談起
中美兩國正式簽署首階段貿易協議,就加徵關稅措施、農產品採購量、貿易逆差,知識產權、貨幣、協議執行、中國金融服務等領域達成要求及共識。當中比較值得關注的是,中國未來兩年將增加購買兩千億美元的美國產品。此外,美國此前已經加徵的關稅在首階段協議簽署後仍會保留,以作第二階段談判的籌碼,並預期並無第三階段貿易談判。這意味著,在第二階段談判當中,美國將會是一步到位,故此,第二階段談判的完結有可能不會在今年,這也代表著部分企業仍會繼續承受著比較大的關稅負擔。
中國為應對美國的態度,同步加強全方位部署,當中包括中資企業在美國上市企業的後續保護安排,務求讓在美國上市的中資股全面回歸港股市場。港交所(00388)在兩年前已經開放同股不同權企業可以在港上市,而筆者在日前接受媒體訪問,同股不同權股份能否晉身藍籌股?在今年5月將有結果。恆指服務公司日前啓動同股不同權和第二上市公司應否納入恆指及國企指數(H指)的諮詢,並檢討恆生指數的定位,為期兩個月。
恆生指數及國企指數面世至今,一直只容許納入同股同權公司,但隨著小米(01810)、美團(03690)及阿里巴巴(09988)先後來港上市,市場一直討論是否容許該批股份被納入成為指數成分股。不過,由於同股不同權公司的合規風險較同股同權公司為高,故一旦該類股份出事,陷入企業管治危機,勢必影響恆指與國指,及與上述指數掛勾的ETF和衍生產品,甚至強積金的認受性。
對於上述問題,恆指公司在諮詢文件中向市場人士提供選項,指明日後除非同股不同權股份符合額外條件,否則不應將該批股份納入。始終,同股不同權股份未經歷考驗及挑戰,恆指公司在審批過程中,應在成交及企業管治設定更高門檻;即使日後把同股不同權股份納入恆指,調整恆指比重時,也應逐步推行,不能一步到位。
恆指公司亦同步宣布,下月檢討恆生綜合指數成分股時,將會把第二上市的大中華非同股不同權公司,納入恆生綜合指數選股範疇為考慮之列。是次恆生綜合指數成分股的變動,將於今年3月6日收市後實施。
值得關注的是,在這次諮詢中,恆指公司也提出日後恆指是否只代表反映香港經濟的香港上市公司,並詢問市場日後恆指之中的香港成分和非香港成分股,是否維持「平衡」比例。按目前邏輯發展,香港交易所的發展將加快與國家並軌,淡化地區色彩,正式成為中國的國家級國際交易所,本地企業所佔的比重將會越來越低。
【你點睇?】特朗普指不排除使用武力奪取格陵蘭及巴拿馬運河,你認為言論會否加劇美國與盟友間的不信任?►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