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6/2012
買珠寶VS買藝術品
藝術品大家或許不常買,但對稍有餘錢的人來說,買珠寶卻幾乎是人生必然之事。比方說,家中祖母的壽辰,爸媽帶著孩子到珠寶行買一條翡翠墜子做賀禮,又或者打一隻小金豬擺設,這些都要花一點錢,少說也得花個大幾千、小幾萬,為甚麼平日十元八塊都要省的小市民,這時候一般都不怎麼肉痛?因為在他們而言,這大幾千、小幾萬,並沒有真的花出去,只是把鈔票轉換成同等價值的東西而己。換句話說,翡翠和金豬,都是「保值」、甚至會「升值」的東西。所以把珠寶買了回來給祖母,只是把現鈔換了個含蓄的方法塞給老人家。這個道理,相信許多朋友都親身經歷過。
珠寶在價錢以外還各有價值,藝術品亦然,這種主觀的價值取捨往往是日後賺蝕的關鍵。
但是,珠寶首飾,難道是件件一樣的嗎?同樣是花一萬元,十塊翡翠十個樣子,即便是打十隻金豬,都會在手工上有分別,這時候,準買家要做甚麼?挑呀!同樣要付一萬元,而出現的選擇又有不同,那麼很自然的反應,就是在這些價錢(price)一樣的東西之中,挑出價值(value)最高的一件來。這就是考眼光了。除此以外,心細如塵的買家,還會認真檢查珠寶本身有沒有缺陷,比如說石質的裂紋,有沒有碰壞、磨損等,確保東西的狀態完好無缺。對於稍為貴重者,更需要賣方提供專業的質量保證書。
但是,雖然說珠寶首飾能保值,能升值,但家中買下來的首飾,又幾許真的會在確認升值後拿來變賣?拿家中首飾變賣,在絕大部分的戲劇中,都是人到山窮水盡處才不得已為之的下下之策,到當舖找二叔公去。所以在慣常的中國人思維當中,珠寶首飾固然是財富,卻不是被凍結了的財產,流動性相比物業和股票等都要較低。
說到這裏,大家覺得如何?其實以上的買珠寶的經歷,相信大部分讀者都曾經歷過,而剛才提到的取捨和買賣性質,其實和買賣藝術品極為類似。
之前幾篇,我們提及藝術品和股票、地產的類比,但是藝術品和後者最大的不同,便是其同質性之不同。股票張張一樣,而地產盤與盤之間也接近,但是一幅好的作品,應該是獨一無二的,你花十萬買一肖像,我花十萬買一張風景,都是那麼多鈔票,但兩幅作品放在一起,除非有人的品味很有問題,否則鹹魚青菜各有所愛,很難一下子分出高下,而把作品買回去之後,即使未看到即時升幅,亦可以獲得賞心之樂;由於作品的升值幅度也會有差異,因此買藝術品做投資的朋友,若能抱一點民主之心,用自己的標準衡量作品價值之餘,同時評估市場上的收藏家的普遍取向,則日後出手放貨時會順利得多。
藝術品雖然體積較大,但購買前記得要像看珠寶般仔細鑒定。
對於真正要出手買藝術品的朋友,更需要從此一類比之中,學會像買珠寶一般去檢查藝術品的狀態,這是十分重要的一環。不要以為這裏的「狀態」只關於古董,其實藝術品本身很脆弱,油畫的顏料會因為濕度和溫度變色乾裂,畫布會因為繃得不好而鬆掉,銅像會因為氧化而變綠,凡此種種,都要在購買之前小心發現,千萬不要粗枝大葉的忽視這些問題,一幅好作品賣不出去,很可能就是被一些狀態上的小瑕疵搞壞的。
拍賣行會替所有拍品準備「狀態報告」(condition report),顧客只要詢問工作人員,一般就能取閱,如果在畫廊購買,就請事先問清楚店東一切。另外,許多稍有名氣的畫廊都會為作品簽立保證書,證明買家要的東西貨真價實,但是當然,如果保證書是由藝術家本人所立,保障會更好。
藝術品沒有GIA,但是國際性拍賣公司、大畫廊和藝術家本人經手和擔保的作品,相對風險較少,出手時議價能力較高。當然,要最後價錢賣得好,千萬要有耐性,像當給二叔公那麼的窘迫,只能被人當水魚矣。
【你點睇】港府本年度已錄逾2千億元赤字,有議員指或難符基本法力求收支平衡之規定。你認為當局應如何解決財政問題?►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