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01
遇上一個不擇手段的求職者…
外資公司在員工入職前,都要做一個性向測驗。這些測驗是由不同公司依照該工種的工作性質,以及職位高低而設計出來的。例如要請一個sales,應征做sales的人,做的性向測驗結果,應該顯示他是一個outgoing、不害羞、有鍥而不舍性格的人。
如果結果顯示他個性內向、沉默寡言、沒有好奇心的話,人事部不會聘請他,因為其性格與工種南轅北轍。
相反,若公司要請一個financial officer,他應該是個不怕沉悶、對數字敏感、願意長時間工作的人。萬一他是個坐不定、愛說話的人,縱使他有執業會計師資格、有CFP多年相關工作經驗都沒有用,因為性格不合嘛。
華資公司請人先看學曆,名牌大學優先、本科其次、薪水少一些最好,他個性怎樣是沒人理會的。所以無論有多少次面試也沒用,只要見工的人刻意隱瞞,人事部也不容易發現他個性是否與工作要求吻合。
在華資公司時,曾經有個應征者,過了人事部第一關,又過了采訪主任第二關,在簽約當天上午,采訪主任順口問我見不見。一般來說,我是不會面試記者的。但當天心血來潮,見下午時間亦可,便說不妨見見。
下午時分,走進來的是個三十歲出頭的女子,眼神充滿自信,一派神采飛揚的樣子。
采訪主任介紹我給她,我伸出右手,她雙手握著我的手,說︰“久仰大名!”
我很怕這些客套話,更何況出自一個衣飾新潮的女生口中,顯得既生硬又突兀。你什麼時候聽過我的“大名”,你又怎樣“久仰”我呢?
招呼她坐下後,采訪主任把一個file遞到我面前,她把這次見面當作面試,所以她叫人事部把應征者的履曆和之前兩次面試紀錄送來予我參考。但我卻不把這次見面視作interview,只作一般性面談。
“平時有什麼消遣?”既然不是正式面試,問的當然是生活了。
“看書和行山。”她堅定地回答。
“看書,好啊!行山,更好!”我說。
這兩樣都是我的嗜好,於是問她最近讀什麼書。
她說什麼也讀,但最愛讀“以前”女作家的文章,不看當代的。我問她為什麼。她說當代的水准低,不及“以前”的好。
三言兩語雖沒有破綻,卻嫌大路,而且很武斷。“以前”的女作家是哪個時代呢?五六十年代還是五四時代呢?她竟說古代。
古代?中國古代有哪幾個女作家?於是我問她是哪幾個?她竟說︰“你未聽過的!”
這句話沒有刺傷我,卻肯定了我的直覺 ——她虛應故事,帶我遊花園,如果我不讀書,便可能給她唬住了。我轉而問她︰“去哪裡行山呢?”
她說︰“跟朋友去的,所以不大清楚。”跟朋友去也應該知道在哪區吧,西貢?港島?
愈問愈發覺她不知所謂。簡單說,她不讀書也不行山,只為了見工而敷衍了事。況且,做記者不看書,似沒文化;不行山,亦沒志趣!怪不得她怎樣胡扯,也說自已又愛書、又樂山了。
剛好我既愛書、又樂山,她便自暴其短了。若不是我偶然見了她,她已過了關,簽了約。
若我們有性向測驗,便可提供一個較為可靠的“測試”結果,減少請錯人的機會。但遇上一個不擇手段的求職者,多重面試還是最保險的。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