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3-07-04

作爲「歷史」締造者的感想

 

  投行佔據金融市場的最前線,對市場任何的風吹草動,有著不一樣的掌握。在過去20年的投行工作中,筆者曾主導過不少項目。不過,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在金融海嘯前後的兩項經典融資案例。筆者作爲「歷史」締造者之一,也有著不同的感想。

 

  兩項案例,一項成為香港有史以來最受投資者熱捧的人民幣債券項目,另外一項則成為香港有史以來破盡紀錄的新股上市項目。不過,隨著量寬的結束,環球市場流動性正常化,這種異常盛世可能已經遠離我們了。

 

  有朋友認為,項目受歡迎,是因為筆者直接參與及主導宣傳工作,大收旺場之效。筆者並不完全認同,項目的成功在於其投資價值,而投資價值卻是一種十分抽象的東西。越沒有邊際的增長空間,投資者就越喜歡。但是這種浪漫的抽象空間同時也將帶來可怕的風險。世界上是沒有免費午餐的,回報愈高,伴隨著的肯定是高風險。不過,風險越大卻不代表回報越高。

 

  筆者這兩項代表作的登場時間相當特別,一項是在2008年金融海嘯前,一項是在金融海嘯後。平心而論,金融海嘯前的盛世在2007年底其實早已結束,新股市場在2008年雖尚未爆破,但早已風光不再,投資者退而求其次,以避險為主題,選擇息率較高,同時以帶有人民幣升值概念的人債投資工具,其實是一個順理成章的投資選擇,筆者做的只不過是提醒廣大的投資者瞭解當中的細節和機遇,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締造了一項債券記錄。不過,在項目的背後,筆者已經感受到金融盛世已悄然逝去。

 

  金融海嘯後,2009年環球政府爭相推出量寬政策,導致熱錢流動性氾濫成災,將2008年急挫的金融市場劣勢完全扭轉過來,2009年至2010年的新股市場也馬上出現了短暫的小陽春,不過隨後的形勢也是急轉直下。

 

  筆者非常瞭解這情況,因為在期間曾拜訪過不少投資機構,談論到正籌備的新股融資項目,反應卻異常冷淡。可是微妙的事情就發生了,新股市場的小陽春雖早已結束,但是量寬伴隨著內地琳琅滿目的經濟內需刺激政策,大大刺激了內地民眾對奢侈品的需求,國際金融機構竟急不及待地認為中國市場的增長將永久維持爆炸性,馬上吸引到不少國際時裝品牌赴港上市,零售奢侈品企業的市盈率更攀上歷史罕見的高水平,跟風的投資者正等待著下一個投資的機會。

 

  經過筆者重新規劃,事隔兩個月,市場卻出現戲劇性的變化,投資者的興趣竟然絕地反彈,從地獄反彈上天堂,投資者爭相接見企業,也間接促成了歷史的誕生。可是瘋狂的形勢卻反映出投資者的不成熟,在整體市場大幅回落的時候,新股股價卻急升近倍。市場已經失去理性,在上市當晚,筆者頂著壓力,接受內地幾家中央媒體的專訪,表達了擔憂,投資者應理性對待,轉持現金。現在回頭看來,那是一個正確的決定。

 

  隨著市場流動性的正常化,量寬結束,內需政策也回歸正常化。資本市場往往會將機遇無限擴大化,繁華過後最終也會煙消雲散。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更多中環人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