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7 10:45:17
黑暗中精實創業(林雪瑩)
仁人學社
仁人學社
仁人學社於2012年由謝家駒博士和容蔡美碧女士創立,旨在引領創新、具發展潛力的教育和培訓計劃,以促進社會創業和社會創新精神的發展。我們的願景是,推動世界社會創業精神,透過教育和培訓計劃把社會創新的理念推廣至大學、普羅大眾、主流企業、大中華地區及東南亞社會創業者,希望能「激發每一個人成為社會創革者;促成每一家企業成為社會企業」。
出售「黑暗」是怎樣的一盤生意?你願意花多少錢來買「黑暗」?要買一立方還是一公斤?你期待從這「黑暗」中能得到甚麼?
五年前,當大部分的人會質疑這樣古怪的一盤生意是否可行時, 張瑞霖【圖】卻勇於把這樣一項完全創新的社會企業從德國帶到香港,創辦了香港的黑暗中對話,為本地社會創新與公益帶來了革命性的影響。
精實創業減低風險
張瑞霖是一位曾經建立過億元企業王國的工業家。及後因健康原因,令他重新思考人生價值。他於五十歲之齡毅然離開了商界,投入公益事業,先後出任苗圃行動和香港社會創業論壇的董事,並於2009年把跨國社企「黑暗中對話」引入香港。
黑暗中對話售賣的,是在全黑的環境裏「失明」的體驗。視障人士帶領健視人士在黑暗中進行各種活動。在全黑的世界裏,強者和弱者的角色轉換了,視障人士成了強者,讓人體會到視障人士並不是缺少了甚麼,而是具有不一樣的能力。強弱的定義只是相對於外在環境而已,卻不是絕對的。健視人士因而得到不一樣的啟發和衝擊,除了學會更加尊重不同人的能力之外,更學懂珍惜自己所有。
張瑞霖明白空有偉大的夢想而沒有行動並不能改變現實。但要在香港這寸金尺土之地建立一所黑暗中對話體驗館,投資額動輒在幾百萬元以上,風險著實不少。於是他運用精實創業(Lean Startup)的方法,先以成本最低的方式來作試金石,找來一個臨時的場地舉辦「行政人員工作坊」來測試香港市場對這項活動的接受程度。這樣做不但大大減低投資風險,而且靈活性高,隨時可以因應市場反應作出相對調整。結果,工作坊的反應出奇地好,最後居然以僅僅十萬元的開業資金,在2009年舉辦了63場工作坊,吸引了1500位商界精英來參加。初步試驗的成功讓他信心大增,決定正式招募股東投資。
他為了確保業務的靈活性,選擇私人集資,而不依靠政府資助,堅持以創新打造客戶價值,以及以自我營運來維持企業發展,最後達至雙贏 - 為股東賺取股息的同時,也能為社會帶來影響。他先後籌集了五百多萬的股金,在美孚建立了黑暗中對話體驗館, 成為香港第一間售賣黑暗的公司。
社會資本力量
黑暗中對話的成功,讓張瑞霖體會財務資本以外,社會資本的力量。社會企業一般欠缺資金,因此必須建立健全的社會支持網絡,利用成本相對較低的社會資源來提升競争力,彌補社企與一般商企的成本差。當社會大眾認同你的願景與核心價值,就會樂於相助,難題自然容易解決。「暗中作樂」聲演會就是個好例子。人山人海因為認同黑暗中對話的理念,提出合辦一個史無前例的黑暗中音樂會,不但得到主流歌手的支持,還找到商企來贊助音樂會的開支,讓音樂會得以順利舉行,黑暗中對話亦因此被傳媒廣泛報道,成功取得社會的關注。
黑暗中對話希望改變世界,讓更多人認識到每人都擁有不同的能力,只要能互相尊重和包容,世界會變得更美好。被聘用的視障人士不但得到穩定的收入,一份有尊嚴的工作更讓他們重拾自信和自主。更重要的是,他產生了移風逆俗的社會影響。社會能以新的角度看待視障人士的能力,期待有一天,商企也能用平等的待遇去僱用他們。
在短短兩年多的時間,黑暗中對話收入達800萬元,且收支平衡的企業佳績。在崇尚中環價值的香港得以成功,證明了資本可以做公益;社會企業,跟一般商企一樣,如果能為市場提供有價值的產品或服務,也能夠「自我造血」,達致自負盈虧的持續發展。
作者為林雪瑩
原文刊載於信報
《說說心理話》:講講常見年輕人理財問題!想「人有我有」?認可理財社工分享理財觀念小秘訣!►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