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2022
AI養豬潛力龐大,大企業紛紛進軍巿場!智能農業是大勢所趨?真的有利可圖?
人臉識別看似只係近年先能夠普及化,現時大多用於手機、保安、出入境等。其實類似技術早於幾年前已經開始於農業上採用,可以稱為第一代智能農場產品。而再早10多年前亦有「農場機械化」概念,當時出產咗好多一站式自動化工具如剪羊毛機、機械擠牛奶機、自動灑水器等,為農民帶來不少方便。但自動並非智能,好多工序仍需人腦做決定。隨著近年大企業開始向農業加大投資力度,智能化亦隨之而走進農場中。
雖然近年因出現不同禽畜等疾病,令傳統農業大受打擊,但其巿場潛力不能忽視。有調查數字指全球豬肉總消費巿場以中國最大,當中中國消費豬肉比例高達六成,需求有一定規模。而全球養豬巿場亦高達近一萬億,只要能以科技對農業進行改革,改善疾病問題同時加強養豬效率,巿場潛力必然比現有更為龐大,引來不同企業開始投資豬隻巿場。
京東早年已研發豬臉識別等技術,透過分析豬臉同聲紋去辨認豬隻,繼而控制豬隻食量,減少出現過重或過肥情況。同時間亦會觀察豬隻體溫,盡早搵出有病豬隻,減少豬群互相感染。而互聯網技術公司網易已投資養豬技術,希望為豬隻提供高效生活環境,提升回報率。另外韓國科技公司M3SEN去年推出豬隻24小時智能監控方案,希望提高幼豬存活率。微軟亦現正研究智能農業,希望支援永續農業嘅發展。眾多大企業進軍智能養豬巿場,估計每年能為巿場慳近數以百億,減少三至五成人手成本,提升利潤最少5%。
圖片來源:unsplash.com
雖然智能農業為大勢所趨,亦已經有數年發展經驗,不過其實要長線持續發展並不容易。數字指長遠能減省成本,但反觀初期投資成本就十分昂貴。除軟硬件開發成本外,時間成本亦係重要一環,要開發一套科技以處理所有農場,並非一朝一夕。成本增加則會令售價上升,短期內如過度發展可能對巿場造成打擊。另一方面,農業係一門較傳統手藝,農民大多以中年、老年人為主,難以接受將自己傳統手藝被科技所取代。
智能養豬已經開始咗幾年,雖然不斷有新投資者加入,可惜暫時還未見有實質改變。農業智能化係必然嘅事,而養豬巿場只係佔智能農業嘅一部分,其他禽畜同蔬果巿場亦有很大空間。但相信仍要一段較長嘅路,才能真正普及整個巿場。
【你點睇】港府本年度已錄逾2千億元赤字,有議員指或難符基本法力求收支平衡之規定。你認為當局應如何解決財政問題?►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