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1/2021
中國貧困縣消失 回顧過去8年脫貧路
回顧2020年,對中國脫貧發展意義重大。隨著貴州省11月宣布,最後九個縣退出貧困縣行列,中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摘帽」,中國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又向前邁進一步。
1978年改革開放,中國仍有超過7.7億的貧農,貧困發生率近98%,每十個農民,就有9.8個生活於貧困線之下,三餐不得溫飽。
改革開放後,國家在1986年設定貧困縣,及至2011年,全國貧困縣多達832個。根據統計,2012年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台,全國每日收入低於15港元的國民(以世界銀行國際貧困線標準1.9美元折算),有多達9,899萬人。為此,一場全球最大規模的脫貧行動在當代中國展開。
由2012年開始的八年,中國政府每年投入超過3,000億元扶貧,由修橋搭路發展基建,到拓展高鐵公路網絡,讓農民走出深山;由穩定電力到普及4G、5G網絡,以科技拉近城鄉差距,不少農村透過「直播帶貨」的方式,將家鄉產品推銷全國。精準的扶貧策略,讓每個地區得以因地制宜脫貧。
截至2019年底,中國貧困地區人均年收入達到13,918港元(約11,567元人民幣),全國9,348萬人脫貧,相當於每小時1,500人走出貧困;自改革開放以來,累計八億中國人脫貧,對世界減貧貢獻率超過70% 。
中國的脫貧經驗,更獲其他國家借鏡。據世銀報告指出,共建「一帶一路」交通基礎建設項目,將可令接近4,000萬人擺脫極端及中度貧困。
儘管中國所有貧困縣經已消失,但2020年不是中國脫貧的終點,而是新的起點。「十四五」規劃(第14個5年規劃,2021年-2025年)提出,中國將扶助各鄉村發展產業,鞏固脫貧成果,推動教育均衡和城鄉一體化,向實現共同富裕奮進。
有興趣了解當代中國的社會變遷,記得讚好《時空筆記》facebook專頁,緊貼最新動態。網址:https://bit.ly/2XK6Mzc
在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水面光伏扶貧電站項目令貧困戶年均收入過萬元,實現水上發電,水下養魚。(圖片由作者提供)
中國各省市根據各地特色「精準扶貧」,江西婺源通過發展油紙傘等非遺文化產業,助力脫貧。(圖片由作者提供)
據統計,農村網絡零售額由2014年的1,800億人民幣增長到2019年的1.7萬億人民幣,規模增加了8.4倍,帶動整體中國經濟增長。(圖片由作者提供)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