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4/2019
造餅闢地 紓解房困
復活節長假期後,本地一、二手樓成交活躍,有地產界人士已急不及待,用「小陽春」來形容近期樓市的暢旺。另一邊廂,社會房屋共享計劃一個項目公布再為基層提供逾50個廉租單位。以上無論租置,都是社會當前的最大關注—房屋,惟只有大規模闢地及造地建屋,才可解除港人住屋的魔咒。
復活節新盤市場以餘貨為主,共錄得約190宗成交,較去年同期的155宗,增約23%,其中以東九龍地區的宗數較多,有68宗;同時,最少有10個屋苑二手樓錄得高價成交,將軍澳及荃灣區屋苑佔半數之多。將軍澳區二手樓成交頻創新高,東港城2房單位最近就以866萬元「破頂」成交,而荃灣萬景峯複式單位更以5,000萬元沽售,貴絕同區二手樓!
有分析認為,今年初樓價止跌回升,是造成買家抱「遲買又貴」羊群心態入市的主因。業界全面看好樓市,更預測樓市會「V」形彈升45%,並持續至2021年4月!若真如是,在今年首季得圓置業夢的人士實在值得高興,但有置業需要而未能及時「上車」的人卻又更添煩惱。
無論是866萬或5,000萬元的買家,似乎都不是最渴望置業者,但對600萬元或以下的上車盤買家來說,若樓價升破600萬這個銀行按揭成數的關口,在籌措首期資金的難度便會大增,百上加斤。
不過,對住屋需求,與置業人士相比,貧無立錐者就更是水深火熱。繼樂善堂日前宣布改建小學成50伙過渡房屋之後,社聯也公布提供53伙廉租過渡屋。其實,NGO發展過渡房屋只是「挖潛」—挖掘固有土地房屋資源的潛力,暫解基層住屋燃眉之急,免因居住環境惡劣而令生命財產受到威脅,但長遠治本之法仍在覓地、造地、建屋。
筆者贊成填海,更倡議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地帶。面對公私營、租或置住宅單位需求俱殷切的困局,那些反對填海造地的環保人士難不令人懷疑,他們是為維護地產發展商的利益而發聲。
這種所謂的「環保」或「土地公義」等原則正令不少人賠上一生幸福和血汗,甚至連人生及價值觀都被扭曲了。
香港陸地面積約1,100平方公里,約25%屬已發展用地,其餘約75%則是郊野公園、綠化地帶等;反觀新加坡陸地面積僅約720平方公里,但已發展土地卻有75%(約530平方公里),面積差不多是香港的1倍!香港要怎發展,其實不言而喻︰只有造「餅」,造更大的「餅」才可有效增加房屋供應,反對者硬以自己觀點,阻撓發展,徒令更多港人受害。
轉載自: 晴報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