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2018
增撥資源 積極關懷長幼
政府公布今個財政年度首9個月錄得逾1,100億元盈餘,有人預期全年盈餘將達1,400至1,600億元。在財政穩健的基礎上,若政府能進一步照顧到老、幼心理及情緒上的需要,才真正做到幼有所長,老有所依。
香港有逾40,000名兒童及青少年患專注力失調或過度活躍症(ADHD),而在香港教育大學一項研究結果指出,500多位受訪的ADHD家長中近8成都正在公營機構輪候求診,逾3成人的輪候時間為1至2年;逾2成人需要輪候2年以上。由輪候至就醫的時間不理想,會延誤ADHD兒童及青少年的病情,也加重了家長照顧及心理的壓力。
事實上,ADHD兒童及青少年的個案,必須盡快有適當而專業的介入,才不至錯失治療黃金時間,令日後需更大努力、更多資源、時間去彌補今時延誤。其實,除以上估算的4萬名ADHD兒童及青少年外,還有沒有更多隱藏個案因評估、跟進服務不足而未能發現,甚至因家長、學校未能接受子女、學生有特殊需要,掩耳盜鈴而隱藏。但不少家長不願意接受子女是ADHD「病童」而諱疾忌醫則是事實。為讓家長接受子女有醫療及特殊教育需要的事實,政府必須增撥資源,支援這類兒童、青少年及其家長,並加強公眾教育。
今時在公共醫療機構以外,不少機構、非政府組織(NGO)或慈善基金等都有資助、贊助針對ADHD人士需要的心理及情緒輔導的活動,包括打坐、冥想、靜修等,宗教或非宗教的方法都有。若主流學校在今時融合教育的大原則下,有效識別到ADHD學生特殊學習及成長的需要,才算實踐到有教無類的教育理想。
長者在心理上的需要同樣需要照顧。日前有項調查根據受訪長者的情況就推算出,全港約有25萬長者有輕微抑鬱,這個推算不難理解,隨著子女長大、離家自住或自組家庭,又或配偶先行離世等,都會令長者倍添孤獨感覺,無論那是精神或生理上的缺乏,政府都有責任照顧長者,尤其是鰥寡的獨居長者,在衣食住行以外的心理及情緒上的需要。
今時政府財政充裕,正是契機增撥資源,為下一代與長者開展一些照顧ADHD學童及抑鬱長者身心的計劃,包括提供心靈輔導的活動及服務,如已獲學術論證的「禪武醫」等,當然,在公營醫療系統中增加精神科醫護專業人員的支援以縮短服務輪候時間就更重要。好好照顧幼、長這兩群組的需要,才有望實踐幼有所(健康成)長、老有(心靈)所依。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有學者倡60至65歲以下長者之2元乘車優惠,設每月補貼上限700元,你點睇?►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