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3/2017
加強檢驗 保供港食品安全
港人重視健康,就要吃符合安全標準的食物,但如何吃得健康,除了信靠政府抽查及檢驗的機制外,消費者也應提高對食物優質的意識,切實為自己健康把關。
巴西凍肉、冰鮮肉類及禽肉因涉嫌有損健康,日前已被禁止進口,但並未「下架」、回收或禁售,政府遂被人批評為沒果斷處理食物安全危機。其實,以目前巴西相關肉類供應佔市場3成的情況,政府應迅速抽驗相關公司、肉類及批次,有問題的就銷毀或回收,無問題的則予放行,這便可同時兼顧到公眾健康及相關肉類供應商的利益。
香港大部分食物來自外地,對於食物來源及其質素,無疑會較被動,但只要食物抽查及檢驗的標準及方法,嚴格控制在香港手上,質量嚴控,審慎放行即可。以今次巴西「黑心肉」為例,有關抽查及檢驗工作可只集中在相關肉類產品上,而最要留意的是,抽查及檢驗的速度是否可再進一步提高,從而有更快速的測試,讓人更早知悉結果;同時,檢驗的範圍及項目,又是否足以代表食物的真正質素等,都是應該注意的,而相關政府部門必須以「特事特辦」的思維,加快檢測,讓市民食得安心。
今次巴西「黑心肉」引發的所謂「食物安全危機」,根據公開的消息是源自當地逾4,800個屠宰場中,有3個出現問題;在涉及21間巴西肉商當中,有5間曾出口肉類到港。若順藤摸瓜,短期內根本不難追蹤到涉嫌有問題的批次,這便可釋市民疑慮,也可還有關肉類質素一個公道。有問題,政府要求回收銷毀,進口肉商也會心服口服,但若抽查不力,在應對危機時,不用現時有效機制,製造「聰明炸彈」,集中對付涉有問題的品,極速應對,便難向市民交代。
食物安全並不是甚麼新生議題,隨意舉例,便有普通菜扮有機菜、蔬菜含重金屬超標、劣質食油、哮喘豬肉等,而政府一直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監管機制。但危機處理,兵貴神速,在公眾健康與肉商等的商業利益之間,自然以食物安全及公共衞生為首要,這絕對沒有讓步的空間,但對市民生活,甚至社會的影響,包括家長擔心年幼子女在校的膳食,以及食肆把食材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等,就更需要政府加快步伐,提高嚴謹程度,積極應對。
其實,相關肉類進口商對公司曾否經手,引入來自巴西有問題肉商的貨品應心知肚明,好應主動配合調查。此外,所有食肆亦應以食客健康設想,本著良心,棄用有問題的食材。
作為消費者,大家除了依靠政府根據有效的機制,嚴格把關之外,也應要加深對食物的常識︰一、對低於成本價、便宜得令人難以置信的食物,更加警惕;二、對食物質素要有認識,要自己懂得識別甚麼才是優質食物,而不是單靠店主、檔販來「指點迷津」,至於這類消費者教育應該由家庭、學校,還是透過公眾教育方式進行,可能還須各師各法。
轉載自: 晴報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