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8/2015
提升專業精神 防醫療失誤
東區醫院因病理化驗失誤,把肺結核病當肺癌醫,誤切病人肺葉,令他失去約兩成半肺功能,毛霉菌事故殷鑑不遠,醫護界似乎並未汲取上次教訓:嚴格遵守指引,以專業精神做好每個細節,再令社會失望。
近期醫療事故頻繁,可見醫護人員要更多專業工作態度培訓。
東區醫院三個月前發現64歲病人肺部有兩處陰影,安排進行抽取肺部活組織化驗(「活檢」)後,診斷「患癌」,遂再轉介病人到瑪麗醫院進行肺葉切除手術,但手術後化驗卻證實病人只患肺結核病,初步估計是「活檢」樣本被污染而導致今次失誤。
若不涉醫生誤診,在病理化驗的程序上,大家不妨看看有沒有可以避免今次事故的方法:一、可否覆檢?X光照肺或正電子斷層掃描都只能顯示到陰影部分,不做「活檢」難以分辨;至於肺組織「活檢」,原來這類入侵性的化驗有幼針刺穿肺或血管的風險,有機會令病人出現「氣胸」,導致病人呼吸困難、缺氧,甚至休克,又或嚴重出血及其他感染。有醫生認為,因化驗失誤而發生同類事件的機會應低於「活檢」入侵性傷害的風險,故不建議病人做完再做。簡單總結:「活檢」肺組織不宜覆檢。
二、主診醫生能否察覺到「活檢」病理化驗結果不尋常,而做到「把關」的角色?其實,病理化驗正是負責檢視取自人體的各式樣本,以協助醫生診斷、治療、處方或病情控制等工作,在一般臨床診斷,腫瘤科或外科醫生都會根據病理化驗報告斷症及治療,病理學在醫院更被稱為「醫生中的醫生」,其權威地位不言而喻,故醫生臨床診斷多會傾向相信病理化驗的結果。
三、「活檢」程序有否覆檢或抽查?現時公立醫院已有覆檢樣本化驗程序、結果及報告,以確保報告無誤導,但若似今次事故樣本懷疑被污染的情況,則現行制度無法防止。不過,過去七年,公立醫院已有三宗病理化驗樣本出錯而導致兩名無患癌的病人無端接受電療,另一病人則遭錯割乳房。此外,去年又有醫生寫錯逾百份報告,致有癌症病人漏診、延誤治療,全是人為錯誤。
今次事故涉及的醫護人員計有負責「活檢」、抽針的醫生、準備容器盛載組織的護士及化驗室技術員,而樣本污染的可疑成因則包括:使用多於一個容器、樣本不慎被另一樣本污染等,都是一些可以避免的錯誤,恪守專業精神的醫護人員根本不會犯上。
兩星期前,就瑪麗醫院毛霉菌事故,我們已以《規章有序殺菌無方》為題批評從事相關醫療服務的從業員未能以專業精神,嚴格執行有關指引,在細節上未做到一絲不苟。假如醫護前綫這種工作態度不改,再多幾個覆檢程序,再增幾多人手,再開多少個事故調查委員會,都不能制止醫療事故繼續發生。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有學者倡60至65歲以下長者之2元乘車優惠,設每月補貼上限700元,你點睇?►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