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4/2015
生活情景學中文 多認字少默寫
不少家長都認為中文並不容易學,特別是寫作。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中文教育中心總監謝錫金教授認為,學中文其實並不如想像中難,方法是從生活層面上學習,多認字少默寫,而父母擔當啟發子女喜歡中文的角色比老師更重要,一些傳統學習中文的誤解必須要知道。
「小明小明小小明,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後後,火車……」以這樣一句朗朗上口的兒歌來吸引幼兒學習中文,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中文教育中心總監謝錫金教授推崇備至,「當中他們至少學懂了小明、火車的名詞、上下左右的空間詞。」他說。
唸熟了,父母便把小明、火車、上下左右等字詞名詞寫出來,幼兒就容易記著,「這是從生活情景中學習得來的生字,他們容易學也容易明白。」從事中文研究多年,謝教授認為培養中文興趣從幼兒時期便要開始,家長比老師的角色更重要,至少要注意以下三項:
1.生字沒深淺之分
謝教授說筆劃少與容易學習並沒有關係,幼兒絕對能學懂筆劃多的生字。
首先,謝教授認為,家長要從日常接觸的生活事物來吸引子女學習中文,「他住在『天水圍』,天天都聽到這三個字,認讀這三個字的速度一定比純粹學『銅鑼灣』三字為快。」因此,只要留意生活中常說的話語,然後寫出來,這樣學習認字的速度一定比在課本中死記一些不常用的生字為快。於是,經常上酒樓或坐港鐵的話,孩子學習「點心紙」或「港鐵車站」生字的能力會特別強。
2.筆劃少更難學
謝錫金教授相信孩子宜從生活經驗中學中文,懂說甚麼學甚麼生字,沒有深淺之分,這樣容易培養學中文的興趣。
其次,古人學生字先學「上大人、孔乙己」,相信從學習筆畫少的生字開始便是好開始。謝教授卻認為,這些生字既與幼兒生活關係不大,筆劃少亦不見得容易記憶。若把筆劃少的「卜上」二字蓋上白紙,只露出生字頂端,便只會出現兩條直線「ΙΙ」,不容易猜測;若以同樣方法蓋上「雞繼」二字,筆劃多倒更容易辨認。初學生字,只要學習生活上常遇到的東西,就不用計較生字是否複雜,孩子都有能力學得懂。
3.懂2,500字能看金庸小說
黃敏瀅老師相信長篇小說能吸引小朋友追看,對人物用語也豐富起來,有利閱讀理解和寫作。
另外,傳統學習中文是先學部首,但謝教授認為部首是用來查字典用的,其實不容易學。現代人流行用電腦輸入法輸入文字,其實毋須以部首來查字。生字既用部首來分類,但亦有不少常見的組成部分,這就叫「部件」。謝教授認為「部件」比「部首」更容易學得大量生字。如「馬」是「部件」,懂了便容易記憶與馬相關的生字如,「驛」、「駟」、「騎」;而「魚」也是部件,容易聯想同系的「鮮」、「鮑」、「鱷」、「鯨」。部首約有480至500個,最常用有「77」個,其次約「240」,其他的有約「220」個,「懂得首77個能懂1,500字,小一小二學生就能學得到;懂得其次的「240」則能懂2,500字,就能看金庸小說了。」他說。
謝教授相信,學習中文的三個層次是「認字、寫字、用字」。孩子能認很多字,卻未必能默寫出來,故父母不宜要求幼兒過早寫字。先認字,就有興趣看書,能看書就能用字,就容易啟動寫作。「老師沒有與學生一同生活,故父母最能啟動子女學習中文的興趣,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寫作也不難
根據「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2011(PIRLS)」顯示,香港的閱讀能力全球排行第一,可是,中學文憑試卻顯示香港中學生的語文能力不太理想。曾任老師、現與謝教授一起作研究的黃敏瀅相信,這與孩子是否滿足考試與真正有興趣學中文有關。家長或學校不應給予大量默寫,宜從生活情景中學習中文生字,然後培養多閱讀的習慣,就能走到寫作的地步。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港府本年度已錄逾2千億元赤字,有議員指或難符基本法力求收支平衡之規定。你認為當局應如何解決財政問題?►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