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7/2010
她為何做出一些偏差行為來?
姐姐、姐夫和我去福建助學。
「為甚麼不帶我去?為甚麼?」當小甥女聽到媽媽說要和我去福建助學,卻說不帶她去時,她不斷的追問。
姐姐說:「很遠的,而且我們只去兩天!」
又說:「平日妳最喜歡住在婆婆家,我們去的那兩天,妳便可在婆婆那裡過夜。」
姐姐想用不同的理由去「說服」女兒,但女兒只是不斷的問「為甚麼」。
去到福建,姐姐第一天打電話給媽媽問女兒怎樣,媽媽說她「很百厭,不聽話」。
第二天,姐姐返家後,跟我們說女兒不肯跟公公婆婆去飲早茶,一定要去吃麥當勞。
小甥女平日住在外婆家,早上起來,一定和公公婆婆去飲早茶,但這天一反常態,堅持要去麥當勞。
我媽帶了她去到酒樓,她也不肯。最後是我媽帶她坐車去了麥當勞,我爸飲完茶再去找她們。
我說:「她的反常行為是她對你們不帶她一起去福建的『反應』。」
姐姐和我計劃這一次行程時,說不帶女兒去。
小甥女不斷問為甚麼,是她真的不明白「媽媽為甚麼不帶我去」,姐姐用的理由太空泛了,她更加不明白:太遠?甚麼叫遠,甚麼叫近?去兩天吧!兩天是多少?是一個甚麼概念?
姐姐愈說,她愈不明白,不知媽媽為何不「要」她。
孩子小,邏輯能力不強,成年人很難完全用道理去說服他們,所以間中(偶爾)要用一些「方法」。
首先,我不會讓小甥女知道我們去哪裏,只像平時跟她說的一樣:我們出差,妳在婆婆家住兩天,去飲兩次茶,便見到爸爸媽媽了。
小甥女因為爸爸媽媽沒有帶她一起往外地,而做出一些她平時不會做的偏差行為,在我媽,即小甥女外婆眼中,便是「她這幾天很百厭了」。
成年人形容孩子時,用的語言很少,而且較為空泛,例如「他很百厭」、「他很曳」、「他很乖」、「他很聽話」……
一個「曳」字便涵蓋了孩子一切的偏差行為,這些行為可以是不吃飯、只顧看電視、不去沖涼、冒家長簽名、遲到給罰留堂、不做功課、作弊、偷竊、打架……
於是,一個「曳」字便可能把一些小問題如不收拾床舖,和說謊欺騙父母沒有上課相提並論了。
這便是以偏概全了。
我媽說小甥女很「曳」不聽話,只是把問題的表象說了出來,卻無補於事。
她的「曳」,是怎樣曳?和平時是否一樣?和平時一樣,叫她沖涼,她不依,這便沒有特別之處,但她平日不撒尿,這兩天撒尿,加上扭計去麥當勞,這便要多加思考了。
如果我們認真一點,思考一下孩子偏差行為的背後,發掘它的根源。這樣才可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小甥女一反常態,不和公公婆婆去飲茶,而要去麥當勞,我的分析是她對爸媽沒有帶她一起出外而感到不安,她不明白為甚麼他們不把她帶去,是我不乖嗎?還是甚麼?
她不能用語言去表達她的不安,情緒得不到宣泄,便投射到日常生活的慍怒中來。
我跟姐姐說,要在電話中說「我很掛著你啊」,是讓女兒感受到他們的愛,這會減輕女兒的憂慮和不安,令她知道父母的「離開」只是短暫,從而舒緩她的情緒。
《說說心理話》身體唔舒服查唔到原因?周身痠痛疲累?可能係患有心身症!點解原生家庭會長時間影響一個人?點樣脫離循環?►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