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2013
奶粉到底是誰的問題?
筆者趁復活節假期回家鄉,與一班舊同學聚會。多年不見,份外親切,講起近況來,發現有人已經升級當奶爸。想當年一群好友碰面,嘰嘰喳喳講的都是愛情,學業和工作。今時今日,話題繞也繞不過車子、孩子、房子。適逢中港奶粉風波吵得沸沸揚揚,隨即問老友,他是否也有這方面的困擾,BB要吃香港代購來的奶粉?沒想到,這位奶爸豪氣的手一揮,滿不在乎地說,他給兒子買的是德國進口奶粉,400克428元人民幣,雖然價格更貴,但品質比香港奶粉還好。
看起來,香港奶粉雖然被不少人當做生財之道,通過水貨途徑販賣到內地,也有不少內地父母仰賴香港奶粉的品質,但也有不少年輕父母更看得開,不僅腰包鼓鼓,而且門路也多,對奶粉事件,少了一份理所應當的心態,多了一份怡然自得的從容。當然,整件事的大前提,是這位奶爸有錢也捨得花錢。
但年長一輩對奶粉事件的看法就保守多了。與長輩講起奶粉,就有人不能理解香港為何要搞奶粉限購,在他眼中,香港是中國香港,是一家人,大哥有難,小弟應義無反顧傾囊相助,而不是扭頭就走。據筆者觀察,持有這種想法的不是少數,他們多抱有一種大國心態,認為香港凡事靠祖國,甚至潛意識的認為香港能有今天,多得中國福蔭而來,而奶粉不過是一種貨物,買的人多,多進點貨就能解決問題。雖然筆者對這種想法有保留,認為十分值得商榷,但竟然連國務院港澳辦主任王光亞都持這種觀點。王主任說自己也是「限奶令」受害者,「限奶令」讓他的孫兒沒奶喝,暗地指責港府沒給他「行方便」。按常理說,這一級別的政府官員不可能會愁沒有安全奶粉喝,退一步講,就算真的買不到港產奶粉,內地奶粉供應商也會特供絕對安全的產品。或許是為了顯得平易近人和知民間疾苦,王主任將自己塑造成「限奶令」受害者,同時埋怨港府此政策給內地父母帶來不便。內地父母對「限奶令」的不滿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奶粉有問題,自然要從根源解決,食品安全要解決,消費者的權益也必須要得到保障。3月15日是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每年此時,中央電視台都會舉辦大型晚會,揭露這一年影響民生消費的陷阱及黑幕,不管是國企外企,大商家小商販,通通不放過,比如近年揭發的跨國售賣假名牌箱包案、白酒塑化劑風波、螺旋藻含鉛超標等等,老百姓們會邊看3.15晚會邊拍手叫好。3.15晚會舉辦已有23個年頭,漸漸發展為一個權威品質監督平台。不過今年,在內地奶粉問題頻仍,港府「限奶令」被群起攻之之際,這台以維護消費者利益自居的晚會,卻隻字未提內地奶粉的安全品質問題,反而轉移視線,批評蘋果手機售後服務國內外有別,還曝出了雇傭名人微博當「托兒」的鬧劇。
還有一些人,苛求香港應對內地奶粉負責的同時,今天指責日本的奶粉含碘量不達標,明天指責新西蘭奶粉因品質問題回收,後天又指責澳洲奶粉合格率低,寬以待己嚴以待人,試圖把「中國奶粉有問題」這一人盡皆知的事實擺在一邊,而將焦點轉移到「外國奶粉也有問題」,製造一種天下烏鴉一般黑的印象,讓國民對內地奶粉重拾信心,這實在低估了普羅大眾的智商。
迄今為止,奶粉辣招實施已經一個月,在兩地引發的爭議和矛盾衝突估計梁振英也未必完全預料得到,最近梁特首口風也逐漸變軟,他已放話,說奶粉供應已基本滿足香港媽媽的需要,而港府會儘量滿足內地同胞需求,而「限奶令」會在供需回復平穩時解除。限購令是非常手段,筆者不反對在合理的時限檢討政策實施的效果並評估下一步方向,但香港不是奶粉生產地,也受入口配額限制,奶粉問題不是香港造成的,也不是日本、新西蘭、澳洲造成的,就算限購令解除,也不能指望單靠香港一地的供應來餵養全國的BB。
【你點睇?】民主派初選案,45名罪成被告判囚4年2個月至10年不等,你認為判刑是否具阻嚇作用?►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