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2018
香港的教育應該朝甚麼方向改革?
香港現有的教育制度常給教師和學生帶來巨大的壓力而為人詬病。據浸信會愛群社會服務處於去年10月至今年6月對7500名中學生所做的調查顯示,將近一半的中學生呈現憂鬱症的症狀,大部分學生表示壓力來自學業和對前途的焦慮,更有百分之五左右的學生表示有自殺的念頭;另一方面,據教協最近的一份對香港教師的調查發現,40%受訪教師據有中度或以上抑鬱症徵狀,比就業人士的中位數高三倍以上,逾7成教師每周工時超過50小時,工作壓力主要來自教學及行政工作。這些問題導致了社會上有不少聲音要求政府改革現行教育制度。
眾所周知,教育的功能無外乎育人和選人,前者注重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使其更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以及能有一個幸福的人生;後者則強調教育制度要發揮為社會選拔棟樑的功能,正是基於後一功能,我們才需要各種各樣的標準試來一層層地選拔人才,這種擇優的功能在社會缺乏足夠的教育資源的時候尤其重要。例如,當我們的社會只能提供百分之二十的大學學額給應屆的中學畢業生,似乎只能通過標準試,才能公平地選出百分之二十的最優學生接受高等教育。但是,當經濟發展到了一定程度,一方面政府可以對教育有更大的投入,另一方面由於經濟結構愈來愈向知識密集型的行業轉移,也使得獲取高等教育愈來愈成為從事各類工作的必要條件。在這樣的情況下,讓下一代中的大部分人能有更高的技能並學會終生學習就變得愈來愈重要。而要達至這一目標,我們更要注重教育作為育人的功能,讓更多的人學會學習和熱愛學習。這也正是為甚麼大部分的國家會隨著經濟的發展而將教育變得愈來愈普及化,提供更多的升學途徑,讓更多的人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公平,人民變得更幸福。
發達國家中,教育成績異常引人注目的芬蘭,正是這方面改革的佼佼者。芬蘭歷年來在有眾多國家和地區參與的PISA考試中成績名列前矛,絕不輸於以擅長考試聞名的東亞學生,包括香港在內。但是芬蘭更優勝於其它國家的是她參加考試學生中的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差距是最小的,學生的學習壓力也是最輕的,芬蘭學生的平均學習時間只是美國學生的三分之一,每天的家庭作業也是最少的,而且一生中只需經歷一次標準試。為甚麼芬蘭學生還能取得這麼好的成績呢?這是因為芬蘭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了啟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上,培養學生各方面的學習興趣,整個芬蘭的教育體系也因應不同學生的能力創造了不同的升學途徑。另一組可以間接反映芬蘭教育體系成功的數據是:芬蘭經常被評為全球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同時也是創新能力最強的國家。
香港實在應該好好檢討我們的教育體系,要向芬蘭學習,政府應該撥出更多的教育資源,為每一個學生提供不同的教育途徑,還要減少標準試和標準試對學生前途的影響,讓教育更從擇優向育人傾斜,也讓更多的學生從小就具有愛學習、會學習的能力。同時要注重教師的培養,讓教師的職業成為最有吸引力的職業,以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只有這樣,香港的教育才會有好的未來。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