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7/2018
客觀審視世界 抓緊發展機遇 用包容心態迎更好將來
6、7月,港人既要因投資失利「哭股喪」;又因為世界杯多次出現「大熱倒灶」而要「哭波喪」。但筆者最不想看到的,乃是眾多剛放榜的學子,在沒有客觀、全觀審視數據事實而「睇錯」大勢、錯過大好機遇以至後來要「哭前途喪」!
筆者創辦智庫「香港黃金五十」有兩個核心信念︰(一)香港最美好的50年,並非埋在過去176年的歷史中,而是未來50年。(二)不過50年後,筆者肯定已循環再用,但現在的年輕人還在,亦應是「黃金50年」的最大得益者,所以年輕一代理應為自己及香港實現「超倫敦、過紐約」的潛能「擔泥托水」,努力研究客觀數據及全球趨勢,好好利用自己作為我城有史以來讀書最的一代的優勢,把香港建構成全球最繁盛、最人性化、最關愛的國際大都會,貢獻改進社會的政策。建基於此,除了筆者以外,香港黃金五十所有成員都是80後,筆者只是負責把知識交棒及擔任問問題者。
勿讓意識形態 阻礙自身發展
要做好事、做大事,一定要有持續的經濟資源支持。而未來20年,近60%的全球經濟增長都將來至中國,其實代表我們的年輕人真是站在「近水樓台」。但就算有了最大的帆、最快的艇,若果我們的精英一代因為種種原因及意識形態理由,不乘這個未來幾十年的全球趨勢來選擇職業及發展事業的地方,搭上祖國發展的「順風艇」,乘風破浪、揚帆出海、幫香港再創輝煌的話,那他們的前景也會和許多人口老齡化、債務纏身的國家一樣,積弱不前。
香港93%的GDP來自服務業,而服務業是不能「打包出口」(non-tradeable)的,我們要靠客人來港享用服務,才有生意可做。亦因此,單服務本港700萬人口,我們的潛質也只限於700萬人口。但香港同時面對人口老化,近250萬退休長者隨時會大減消費達70%,哪香港的生計何以為繼?後生一代的上流力會從哪裏求呢?
國家的人口比香港多200倍,經濟規模大50倍,正是服務業需求的來源。其實,祖國發展給本港帶來的機遇,在近10年愈來愈明顯︰金融業方面,國內企業佔在港上市公司數目5成、總市值6成、每日成交額7成。換言之,若不是一國的關係,這些公司大可以在國內或如阿里巴巴一樣,在海外市場上市,如此一來,港股每天的成交金額會收縮7成,相關的佣金收入及從業員就業機會當然亦會隨之消失。
過去10年,當國民開始大批外遊時,其購物消費在高峰時曾佔本港零售總額近5成。而筆者身邊的建築師、律師朋友們也指出,他們各自行業的收入也有近7成跟中國的發展有關。因此,國家中產崛起,對服務業需求提升,正好為以服務業為核心經濟活動的香港,各行各業也帶來脾益;而龐大經濟動力,亦轉化成支援弱勢族群需要的資源,也完全支持政府福利開支在5年間大增7成。
背景雖有不同 不應厚此薄彼
因此,筆者認為年輕人最重要學懂的技能是令自己「China-Enabled」,意思是不論身處國內任何主要城市,都應和身處倫敦、紐約等國際城市一樣舒服自在不陌生。這當然和教育制度有關,令學生肯定能在「未來站穩陣腳」(future-proof)。正如浸會大學考核畢業生的普通話水平,其實是有遠見的,照顧到學生以後幾乎必定會用到的知識!
民意調查每每指出年輕人對中國的認同感較低。這不難理解,但重要的是︰
(1)中華文化重視道德,而國家的法治及自由度亦長期有所改善。現在每年有近1.4億國民出國旅遊,而每年這1.4億人度假完全數回國,並沒留在異鄉。如果月亮真的是外國圓、國內又真的如某些媒體所一面倒地描繪得那麼差的話,新聞廣播的難民潮,頭一位來源理應是中國才對。
(2)所謂「專業精神」,就是我們會盡力為客人做到最好,不會因為他們的背景而厚此薄彼。不論是醫生、巴士車長、餐飲從業員,對所有客人都一視同仁。即使剛對中國貨品關稅加碼,撥起更大貿易戰火頭、口沒遮攔卻言而無信的美國總統,如今全球(包括歐洲盟友)都覺得他野蠻、不理法治規則、到處鼓吹仇恨「搞搞震」,但我們仍不會因為不認同其政府而歧視美國人。
世界杯戰事固然烽火連城,這幾星期多有港人睡眼惺忪地上班。文章見報時,港人已知熱衷支持的英格蘭最終還是無緣決賽。但無論如何,令本屆世界杯份外親切的是,不管他們的國籍是埃及、比利時、克羅地亞、瑞典、冰島、巴西等32隊,許多國家隊的球員也在英國聯賽作賽。
而過去10多天,另一個觸動全球心弦的足球新聞,當然是泰國野豬足球隊的營救行動。過百位來自英國、以色列、美國、日本、中國、澳洲等地的救援專家,日以繼夜無償地為泰國提供最新、最好、最有效的科技及人手,實是體現人性最光輝的一面,令世界動容。
態度決定命運 積極開放面對
同時,甚囂塵上的貿易戰,亦揭示原來過去幾十年建立的國際貿易關係,實在錯綜複雜,貨品供應鏈不斷整合連結,根本不可能有國家可單獨憑自己的意思行事,想在貿易上損害別人,就不能避免會打擊自身!以上種種,都在在證明,國際社會經濟關係,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難言分割。
這對香港的啟示正是,作為國際都會,就要包容全球、大食四方的眼界、態度和關愛。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筆者鼓勵本港年輕人,多認識外來特別是國內朋友,這大可以從和你一起導修的內地生談話、結識一下宿舍鄰房的內地同學和同事及顧客。一方面,香港多的是好吃好玩的地方,理應一盡地主之誼,把香港推廣出去;另一方面,如能做到去到國內任何省份都有照應的朋友,又何樂而不為?
就像早前舉世矚目的英國皇室婚禮,也見證了首位非白人皇妃梅根,今天的世界早已不分你我。香港要真正成為和倫敦紐約並駕齊驅的國際大都會,便先要有和她們一樣作為屹立時間洪流的「文化大熔爐」的氣度胸懷。事實上,倫敦、紐約和香港一樣,有6成人口並非於當地出生。年輕人的態度將決定香港的走向。若他們能懷著開放積極的心,認識國家和世界,那不止他們的發展前途會更精采,香港的黃金50年,也指日可待!
轉載自: 晴報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