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2/2009
中資券商在港角色越來越重
筆者在金融機構工作多年,可以說是目睹了近年中資金融企業的崛起。雖然表面上市場焦點看似一直集中在商業銀行上,不過香港的證券業市場也變得越來越熱鬧,競爭也越來越激烈。與此同時,香港本地券商也越來越被邊緣化,逐步走向沒落。
上周,「香港中資證券業協會」正式在香港成立。這反映出中資券商和從業人員在香港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他們正透過不同的組織在社會上加強影響力。在不少港資券商眼中,這敲響了黃昏之鐘。不過,筆者認為中資券商在香港壯大絕對不是壞事。香港同業不需要擔心。至於對香港和內地的人才來說,這更應該是一個發展事業的好機會和大平台。
雖然香港是一個自由市場,但是香港金融市場的發展一直受他人影響。97前是英國,97後是中國。隨著大型內地企業不斷在港上市,內地投資者對中資背景的港股也變得越來越有興趣。與此同時,香港的證券和投資銀行業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上世紀九十年代,英資投行,如香港發鈔銀行幾乎完全壟斷香港的投行市場。九十年代中期,香港本土的華資投行不斷興起,慢慢侵蝕了傳統的英資市場。在全球併購潮流中,英資投行也成為了美歐投行的收購目標,英資投行逐步在香港市場上消失。
但是港資投行由於規模細小,大型內地企業的招股項目集資金額龐大,港資難以處理,慢慢也被邊緣化。隨之而來進駐香港市場的是具備雄厚資本的中資證券公司和投資銀行。
美資投行雖然佔盡規模優勢,但由於客戶為內地企業,外資投行無法完全掌握及了解國情,在平衡自身利益的前提下,過去十年裏,中資投行和證券公司積極地參與並活躍於大型國家企業的上市工作。
今時今日,中國的金融機構經過十年的積累,已成為了香港金融市場最重要的力量之一,開始取代了港資和英資的地位。
內地客戶基礎成為中資券商最大的本錢和資源,和母公司的緊密聯繫以及紮實的內地資源是目前的優勢所在。香港市場作為內地金融機構「走出去」的第一步,香港較有規模的證券公司在未來都可能成為收購的目標。屆時香港純本土的券商金融機構或許將成絕響。
曾有內地專家指出香港最大的風險,就是內地的崛起。香港本地的市場不斷持續縮小,為維持競爭力,香港必須開創一片新天地。目前真正有能力帶領香港走出去的企業應該是內地大企業在香港的分支機構。它們擁有實力和後盾,並且了解內地市場。這些企業更有優勢帶領香港再戰下一個高峰。從定義上,或許我們日後也應該把這類型的企業定性為「新港資」。
在競爭的環境中,香港人必須突顯自己的優勢,把各強項發揮得淋漓盡致。筆者認港資金融機構如能配合內地資本和規模的優勢,彼此結合起來,不失一條重要的出路。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