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2015
月入10萬哈佛垂青 港大3子零成本創iClass
當人人都說香港科技產業落後於人,創新應用已比不上新加坡、北京、以色列,殊不知一個由3位港大畢業生開發的電子教育平台iClass,除了獲本地中小學應用,更輸出至台灣及內地城市,數量高達200間,甚至連美國哈佛大學亦賞識試用。公司由創立至今從未虧損,3位創辦人亦從未拿過一分錢出來,起動資金全部來自數碼港贊助,現時公司每月收入約10萬元。下一步他們希望將電子學習平台推向家用市場,令家長亦能使用。
3名年輕老闆零成本創業,稱電子教學平台創立至今從未蝕錢,圖左起為Eric、Alan和Ken。
誰也沒想到一份畢業功課可以變成事業,而iClass創辦人之一Ken的這份功課不但令他成立自己的公司,而且改變了不少中小學生的上課模式。他說,「那時剛剛是三三四轉制,(大學)愈來愈多學生。我跟老師提出一套系統,可增強師生間的互動性。那時的設計很簡單,純粹用座位上的按鈕,讓同學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之後可即時統計。」
同學不僅可透過iClass回答選擇題,還可畫圖、錄音、錄影等。
憑著Ken這個初步構思,另外兩位創辦人、畢業於港大電機電子工程及計算器科學系的Eric及Alan,便著力在應用層面作研發,將整個互動系統變成流動版,可在智慧型電話和平板電腦使用。iClass由一開始只能回答四式選擇題,到現在可回答文字問題、畫公仔,甚至提交錄音、錄影檔案的學習平台。老師可根據系統的即時統計,瞭解學生的學習程度,從而調整教材。
方便易用 為老師解憂
系統平台逐漸成熟後,他們申請了數碼港創意微型基金(CCMF),獲得10萬元資助,並正式創業,成立的公司名為IT Wake。之後他們便將系統推銷至中小學,還跟書商合作,增加電子教科書的內容和一些電子互動活動,豐富了平台的內容。
愈多人回答的答案,系統上呈現的字體會愈大,以便老師瞭解學生的選擇,圖為中華基金中學的教學情況。
iClass的面世,正好配合教育局近年推動電子教學的政策,透過「電子學習學校支持計劃」,學校會為學生添置足夠的流動電腦裝置以供電子教學用途,部分直資學校甚至已達一人一iPad的設備。不過,推動電子教學時,Ken發現老師為管理平板電腦的問題而煩惱,例如一班買了40部機,老師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為每部機安裝合適的Apps,但這卻相當費時。於是iClass的平台便新增裝置同步功能,不單可同時為所有裝置安裝軟體,甚至可控制課室內所有iPad,「有老師擔心被同學拍照,或做其他俏皮事,但透過我們的平台,老師只要在平板電腦按一按,就可以關掉所有(平板電腦的)相機功能。」
3位廿多歲的年輕老闆,希望可以減低電子教學的困難,令尚未採用電子教學的學校和老師更有信心。Ken直言iClass的優點就是簡單易用,只要可以上網,無論是平板電腦、智慧手機、電腦都可以使用;而且iClass的教育平台既有互動教學,又有電子教科書,功能全面。
沖出香港 獲哈佛引入
對於成功將產品推廣至內地、台灣及海外,他們都謙稱是靠運氣。Alan說,他們透過一次數碼港在上海的訪問,認識到當地Apple的分銷商。分銷商向內地的學校推銷平板電腦時,發現部分學校並不懂得操作,因而希望跟iClass合作,將合適工具推廣至學校應用。現時除了上海,杭州、廣州、天津等等一線城市,甚至遠至山區中學亦有用iClass平台,「如果學校Wifi速度不夠快,我們甚至會幫他們安裝一個Local cloud(本地雲端)系統,提升速度。」
現時本港有約70間中、小學使用iClass教學,全球超過200間學校使用。
至於哈佛大學的合作,是該校代表到訪香港時洽談的,「大學方面叫我們做示範,之後他們喜歡,我們就開一個帳號給他。後來他們問可以怎樣購買,就變成一單生意。「聽上去好像很兒戲,但他們已將系統推廣至全球超過200間中小學,成績十分理想。學校可以度身訂造適合自己學生的iClass平台,每年訂購年費為五位元數字;亦可一次過全數付款購買,每年再給維修費用。
現在IT Wake每月的收入大概10萬元左右,當問及用多少時間達到收支平衡時,Eric笑言「從無負過」,「一開始是畢業功課,之後付出的都只是自己的時間。」。未來他們希望繼續將iClass推銷至全世界,另外亦想將客人由學校變為家長,節省分銷商的費用,直接由家長訂購。
每周一蹺
創蹺人:Ken、Eric及Alan
創蹺時間:2009年
致勝關鍵:
●配合政府電子教學政策
●以教育平台模式,不只局限於電子教科書,更有不同工具增加課堂互動,並即時統計學生答案,有助老師調節課堂進度
●容易上手,老師不必耗費大量時間學習使用系統
成效:
●逾200間學校使用,遍佈香港、內地、台灣、海外
●平均每月收入10萬元
Source: 自《iMONEY 智富雜誌》。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