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2/2017
羅興亞人的苦難 昂山素姬的挑戰
羅興亞人,主要居住在緬甸西部與孟加拉接壤的若開邦,有超過百萬名伊斯蘭信徒。由於歷史原因,信奉佛教的緬甸人視羅興亞人為非法移民,蔑稱他們為孟加拉人,緬甸政府不承認他們是國民。他們沒有國籍,不能參加選舉,工作和接受教育等公民權利受到限制,與主流緬甸人之間長期對立,衝突不斷。
面對羅興亞人的苦難,昂山素姬是做堅持理想的人權衞士,還是計算現實的政治家?(資料圖片)
國際社會原本預期,在昂山素姬領導的緬甸全國民主聯盟去年上台執政後,羅興亞人的苦況能有所改善。可惜事與願違,尤其在去年若開邦發生九名警員遇襲被殺事件後,政府歸咎於羅興亞人的激進組織,軍方展開軍事行動,暴力對待羅興亞人,燒毀住宅,強姦婦女,甚至殺害幼童,造成數以千計羅興亞人傷亡。大量難民逃往周邊鄰國但被拒收,渡船被驅趕導致缺水斷糧甚至沉沒,很多難民命喪大海。羅興亞人問題演變成人道主義災難,對昂山素姬的指摘聲音不絕於耳,令她的政治光環黯然失色。
曾擔任「人權觀察」組織緬甸問題高級研究員的獨立評論人士馬西森,一月中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The Lady and the Rohingya》,解釋昂山素姬在羅興亞人問題上所做的努力與面臨的挑戰。作者說,羅興亞人的問題在昂山素姬上台前已存在數十年,以往政府對他們高壓鎮壓,又煽動族群間的嚴重對立。在她上台之後,已為了解決羅興亞人問題邁出重要一步,宣布成立若開邦落實和平與發展的中央委員會,並全面規劃若開邦的經濟發展。雖然她曾因呼籲外國外交官少用「羅興亞人」這個字眼而受到指摘,但很多人忽略了她也指示政府官員停止使用孟加拉人這個蔑稱,顯然她在試圖淡化羅興亞人的身份爭論,重新聚焦民生問題上,並從中尋找解決之道。
此外,軍方在緬甸勢力強大,憲法規定軍方保有國會四分一席位,國防、邊境和內政部全都由軍方控制,因此軍方對羅興亞人採取的行動並非昂山素姬所能控制。她也沒有足夠籌碼公開指摘軍方暴行和追究責任,必須避免打破政府與軍方之間的微妙平衡,以免軍方反彈而影響她那包括修改憲法在內的改革大計。
馬西森強調,縱使國內政治複雜,昂山和緬甸政府也不能以此為藉口開脫自己在羅興亞人問題上的責任。但只有明白昂山政府的困難,而不是不問是非地一味譴責,才有機會找出實際方法去真正減輕羅興亞人的苦難。
轉載自: 晴報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