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1/2013

在愛的名義下殺人放火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李怡

    李怡

    1936年生,1956年開始寫作及編輯生涯,至今逾50年,任《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總編輯28年。50多年來不間斷地在報刊寫小品文和政論,編輯和寫作均秉持忠於自己、質疑權貴、就事論事、不怕獨持異見的原則。近年有《細味人生100篇》《閱讀人生100篇》《感悟人生100篇》三本新書。

    一分鐘閱讀

  本周選出的是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的一段話:

 

  「人不能沒有感情,但當感情本身變成某種價值、衡量是非的標準,或是開釋某種行為的藉口時,就變得非常危險。最恐怖的罪行往往出於最高貴的愛國情操,而人是洋溢著詩意的動物,在聖潔底愛的名義下殺人放火。」

 

  昆德拉寫這段話是1968年蘇聯揮軍入侵捷克的時候。當時,在滿佈俄國士兵的街頭,他路過一個俄國兵的檢查站。俄國兵對他說:「這是一場大誤會,你得知道,我們愛捷克人,我們愛你!」

 

  昆德拉接著寫道:「你整個國家被數以千計的坦克踐踏,政府領袖抓的被抓,罷免的被罷免,而一個佔領軍竟向你宣傳愛的訊息。……為甚麼這些我們深愛著的捷克人死也不願照我們的方式生活?為甚麼我們要用坦克去教他們如何去愛?」接下來,他就寫出上面那段「人不能沒有感情」的話,對感情泛濫於理性判斷,有一針見血的睿智。

 

  對一些事情,我們要用理性去處理,對另一些事情,就要動感情。以理性去處理感情事,或以感情去衡量理性的事,都會導致災難性的後果。托爾斯泰用「理性的婚姻」這句話,來描繪當婚姻建立在理性而非感情的基礎上,就是難以永固的婚姻。

 

  但用感情去處理理性判斷,卻有更大的災難後果。以愛作為判斷是非的標準,人就會超越理性去產生「虐人」或甘心「被虐」的行為。因為理性主義意味著判斷是可以量化的,但「愛」是不能量化的,甚而是盲目的,當愛發生時,就會掩蓋了人的理智,在愛的名義下就合理化了殺人放火的行為。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請投etnet經濟通一票! ► 立即行動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名廚食譜
Fall in Fall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