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17
執嘢大笪地
「大笪地」一詞乃港人自創?香港獨有?不得而知,可能要求教於研究本土文化的專家。只記起中學時代,爸媽閑來會帶我和妹妹到港澳碼頭一帶的大笪地,吃煲仔飯和豉椒炒蜆、在平價地攤溜躂溜躂或駐足賣藝攤檔看表演,不費分文的娛樂,熱熱鬧鬧又一夜,窮風流,就是這樣子。
轉眼數十年,把「大笪地」再次搬出來的,是一群八十後的年青人,他們高舉「以物易物共分享」的旗幟,讓昔日的大笪地借屍還魂,而且來得更徹底!
「執嘢」最初只是三位女孩子相互交換物品的私人活動,宗旨就是「舊愛換新歡、人棄我取」,把仍然有用、偏偏此刻自己用不著的物資,交換給有需要的人,藉分享讓舊物重生,這樣一來,也讓我們好好反思過度消費所引申的問題。
短短兩年間,「執嘢」除擁有一個網上換物平台(http://www.jupyeah.com/)外,也舉辦過多次實體活動,最近一次,就是剛過去的十二月,在觀塘海濱公園舉行的「執嘢大笪地」。是因為地點偏僻還是宣傳不足,作為一項免費入場、免費執嘢的活動,在香港都算史無前例吧,但來湊熱鬧的人較想像中少。
我想,是次活動已偏離「以物換物」的初衷,因為入場者根本無需付出,只要看到喜歡的,隨手可以拿走,沒有任何條件、任何限制。場內我便碰上不少拖著小型行李篋的來客,無謂標籤他們是香港人還是國內人,總之都是「篋神」!
「看著他們予取予攜的樣子,你就不擔心他們掉頭把物資出售賺錢?」面對我這個有點計較的提問,創辦人之一Ren平淡回應:「無所謂,總之可以幫助有需要的人便好!」
年青的最大優勢就是沒有包袱,想得出便可以做,不像我這等自命久經戰陣的老江湖,行政、管理、人事、推廣,一概無所不能,這些年內,腦海反覆出現過萬千個計劃,每一次都是機械式地進行一連串的SWOT Analysis,計算Breakeven Point,列出未來三年的P&L報表等等,經過一輪運籌帷幄,甚麼也不會做,因為盤數不划算,根本無膽做! 就這樣,把一個一個的夢想封箱,以見證自身的滿臉風霜。如今唯一可以做的,便是對社會上這些熱血青年,少作批評、多加支持,以行動作鼓勵,因為,他們正在創建未來。
義工們正在把物資分類上架。
物資中佔最大比例乃衫褲鞋襪手袋,其中又以女裝居多,女士們,醒覺吧!
不是交換小朋友,是交換玩具。
書刊則較少人有興趣。
最神奇是這張尼龍床,是舊了點但夠經典。
lolo’s Choice
其實網上有不少類似的「以物易物」平台,有興趣可一看,交易條款要看清楚啊,若有任何損失,自行負責。
http://www.tradeduck.com/index.html
http://exchange.kijiji.com.tw/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