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1-03-15

「食神」機器人

  在眾多行業中,飲食業一直以來都是缺工的重災區,不止香港是這樣,連上海也是。飲食行業一般在經濟發達地區較為蓬勃,但是該行業的工作時間長、待遇平平,難以吸引城市居民入行。表面看來上海的情況較香港占優,沒有對外地農民工流入的限制。從前城市人不願意做的工作可以請農民工,但這兩年連民工也開始嫌棄飲食行業,到底還有誰能來執業呢?機器人或許是其中一個選擇。


  理論上來講,提高機械化確實有助於舒緩人力不足的壓力,不過很多行業的特性使建立自動化工作較為困難。「富士康」或許可以輕易通過生產線機械化,提高部分工序的自動化程度,理所當然地減少所需的裝配工人,反之在飲食服務行業推行機械化就難得多了。 

 

  事實印證了股神巴菲特的一句名言:「有些事的確是有一定的困難,但並非代表不能克服的。」最近,上海一家中式速食集團就在南京西路的旗艦店購置了兩台由深圳某自動化公司研發,且曾在上海世界博覽會展示過的機器人「廚師」。該店自然亦憑藉「全國第一家機器人炒菜餐廳」的噱頭吸引了不少顧客慕名前來捧場。據店方表示,機器人「廚師」目前可以烹調8道菜,如蝦仁炒蛋、麻婆豆腐、宮爆雞丁等……將來還將陸續擴展到8大類、共700多種菜肴;而且其烹煮速度較一般的廚師還要快50%-70%。

 

  帶著對菜式味道的懷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美食節目的主持人們便會循例走訪該餐廳,並且品嘗機器人「廚師」烹調出的菜肴。同行的人中,當然也會有美食家們助陣,對烹調技藝細心評審;並發表:「中菜的材料量配不難,機械卻不容易掌控烹調火候」又或者是「機器化操作千篇一律,沒有個性」等等議論。

 

  在物質文明和商業炒作高度結合的年代,很多以前並不注意的環節,如今都搬上了論壇,成為點評的焦點。食品烹調也被人帶進了一個更高的層次——連速食也得講究火候,這真是發揚了「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孔老夫子精神。借用錢鐘書先生的話「有這樣優越的物質環境,舌頭像身體一般,本來是極隨便的,此時也會有貞操和節氣了;許多從前慣吃的東西,現在吃了仿佛玷污清白,決不肯輕易進口」。

 

  速食的宗旨應該是以最快的時間為顧客提供衛生、廉價的食品。為了達致這一目的,速食食品的部分工序必定是事先完成,客人點餐時再把半成品加工翻熱後上菜;又或者是把成品持續加熱保溫,等待顧客來臨,故此味道方面必定沒有大菜師傅現炒的好。現時大部分中式速食店的味道平平,即便加入機器人「掌勺」,相信亦不會出現甚麼變化。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批量生產機器人「廚師」後,相關設備的售價應該會進一步下降,增加商戶用機械代替廚師的誘因。眼下中國的人口增長顯著放慢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老齡化的高峰已逐漸逼近。隨著勞力成本上升,很多現代被認為是只有人類才堪擔當的工作,也會迫使企業開發機器人來代勞。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

更多上海觀察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