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04
解開家暴延續的惡咒
和學生們討論家庭暴力時,甲生講述一些她曾聽過的悲慘故事。她說:「聽見那些殘酷暴力折磨的手法我固然感到驚嚇,不能相信人類怎可以向自己的至親施行這些暴行,但是,令我更不安更難過的,就是聽到教授說很多家暴家庭成長的兒童將來變成施暴者。我也曾聽見一些家暴施虐者訴說自己童年時也曾遭到家暴,這好像逃不出命運似的!」
乙生問:「為甚麼他們不會從自己的痛苦經歷中學習?為甚麼他們不明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呢?」
丙生說:「我也不大明白當中的原因,但是,我所接觸過的案主,都對自己童年時的經歷感到痛苦,記憶猶新,有些好像覺得家暴就是常規,也有些也清楚說出家暴的惡果,但卻覺得自己好像失控似的,憤怒起來,一發可收,之後又後悔不已。」
每到這一刻,這幾對求知欲強的眼睛自然集中在我身上。我說:「長期生活在家暴環境當中的人,很容易以為這是生活常規,以為這樣的事是發生於每一個家庭的遭遇。當我們只是接觸到一種生活方式,只見到一套相處之道時,我們就會以為世界就是如此這般的了。
所以,當這些小朋友長大成人之時,他們也許以為這就是父母教導子女的方法,以這一種我都是在這種環境中長大,『棒下出孝子』的信念來延續打罵甚至虐打子女的行為。
有些人的體驗,就好比那些做人媳婦者升級變成人家的奶奶時那種『惡家婆』嘴臉,他們未必忘記掉自己當年的苦況,而是以為那是升上了神枱之後的特權,是自己捱了這麼多年而賺取到有掌控權的階段。所以,有些人在這種動機下,可能更厲害更暴戾的。
另外一些案主可能是在成長期內長期生活在家暴苦痛之下,敢怒不敢言,心裏積存著大量憤怒怨恨,卻無處發洩也學習好好管理情緒。當成長後遇上與配偶或子女有衝突時,就覺得他們挑戰自己的尊嚴和權威,於是新仇挑起舊恨,以暴力來發洩這些複雜的情緒。
要扭轉他們的錯誤學習,最好的就是讓他們有機會見識到另外的家庭相處之道,給他們一些愛與關係的經驗。有些家暴環境長大的兒童,在寄養家庭或有心人的照顧下,首次明白甚麼是愛和安全感,見識到不需打罵也可以管教的生活。
有些人則在長大成人之後,拍拖結婚幸運地遇上一些來自『無暴力家庭』的人,或者是那些『走出了家暴陰霾』的人,於是對家庭關係有嶄新的體驗,這才能有決心,有學習對象,亦有方案地去阻止家暴一代一代的延續。」
學生們說:「噢,那麼說,我們給這些受虐兒童關心,和向他們講述家暴和家庭相處之道,都有改變他們的想法和體驗,真的可以解開家暴延續的惡咒啊!」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