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7 16:29:10
社會創新在香港 謝家駒、蔡美碧
仁人學社
仁人學社
仁人學社於2012年由謝家駒博士和容蔡美碧女士創立,旨在引領創新、具發展潛力的教育和培訓計劃,以促進社會創業和社會創新精神的發展。我們的願景是,推動世界社會創業精神,透過教育和培訓計劃把社會創新的理念推廣至大學、普羅大眾、主流企業、大中華地區及東南亞社會創業者,希望能「激發每一個人成為社會創革者;促成每一家企業成為社會企業」。
本欄介紹的,主要是世界各地的社創群英,我們想借助外地的經驗來刺激及啟發思考,從而讓更多人去探索此時此刻在香港社會創新的機遇。這並不代表香港沒有社會創新的例子。事實上,我們也有不少令人振奮的事例,在新出版的《社創群英》一書,我們便介紹了下列幾個。
一、 一線通平安鐘
18年前,一個寒流襲港竟然造成百多位獨居長者在家中失去生命。這對「富裕」的香港是當頭棒喝。一班善心人士自發組成了一個新的組織:香港長者安居服務協會,開拓了一種嶄新的服務,在獨居長者家中安裝了可以直接呼喚救援的「平安鐘」, 以達到「獨居無懼、老有所依」的效果。
二、 黑暗中的對話
「黑暗中對話」是源自德國的一個社會企業,在世界各地有二十多個城市皆有用特許經營方式來運作。「黑暗中對話」讓有不同能力的人(包括失明及聽障人士)與社會上其他人士在黑暗或無聲的平台上交流接觸, 讓大家欣賞到對方的才能及天賦,從而改變一般人對不同能力的人的看法及態度。
三、鑽的
原來世界上是竟然是沒有私家車可以是可供輪椅上落的!鑽的的創辦人要說服豐田汽車在日本特別為他們設計新型的士,方便輪椅進出。此外,他們又找到的士商合作,用昂貴的的士牌提供服務給輪椅使用人士。通過跨界別的合作,終於開拓「鑽的」服務,為輪椅使用者解決了戶外交通的難題。
四、330/明途聯繫/iBakery/煮餸易/樂農
這五家社會企業有何共同點?他們都是為精神病康復者/智障/聽障人士提供就業機會。最令人興奮的是,這些企業皆能提供卓越而價廉物美服務,有口皆碑,且屢獲殊榮。
五、自然學校
自然學校是由一班資深的老師所創辦的「另類教育」,目前只有小學。學生就讀這間學校,便可以毋須跟隨教育當局指定的課程,有更大的空間去學習、成長。自然學校的課程以自然為主軸,教學生動活潑、富啟發性及趣味性,着重與日常生活結合,重視學生品格、待人接物及合群的培養。
六、銀杏館
銀杏館以社會企業運作模式為長者提供就業機會。目前有兩間中高檔的餐廳 ,四個食堂、一個有機農場,以及生意規模日益龐大的到會服務。最近更成立了「薦仁館」,為長者提供就業轉介服務。
七、GREEN MONDAY
這是一個綠色生活平台,滙聚了個人、機構及社會各階層,提倡及宣傳鼓勵港人每周素食一天──「無綠不歡星期一」,逐步實踐綠色生活,並已獲得數百家大小食肆響應,包括大家樂、Habitu、翠華餐廳、功德林、東海酒家、中華煤氣、 City Super等數十家機構。
八、「要有光」社會企業
「光房」計劃是一個切中時弊的革命性方案。基本概念很簡單,就是說服一些有多餘物業的人士,把單位以合租形式租給有迫切性住屋困難的單親家庭,而租金乃是按個別受助家庭的負擔能力而協定。更重要的是,此計劃以整體家庭支援配套為中心,不僅為這些家庭提供住宿空間,更動員社會各界去關心及支援受助家庭,從而創造脫貧的條件。
九、食得好/惜食堂
「食得好」計劃是從菜市場中收集被棄置的蔬菜,經過清潔及煮熟免費供應給低收入人士享用。「惜食堂」是由一個慈善組織創辦的一個食物回收及援助計劃,向本地飲食界回收仍可安全食用之剩餘食物,通過嚴格的食物安全程式,再經中央廚房煮成營養均衡的熱飯餐,由物流團隊免費派發給社會上需要食物援助的人士。
十、Good Lab好單位
GOOD LAB「好單位」是一個「共同工作空間」,它稱自己為「A hub where minds and actions meet」,這樣的空間,最適宜有志做一些對社會有益有建設性事情的人參加,在那裏接觸到不同背景、事業、興趣、能力及資源的人,有機會擦出火花,一起改變世界。
作者謝家駒為仁人學社主席
作者蔡美碧為仁人學社副主席
原文刊載於信報
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請投etnet經濟通一票!► 立即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