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29/09/2023

政府救市太少太遲!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汪敦敬

    汪敦敬

    汪敦敬先生從事地產代理業30年以上,創辦祥益地產,認為中小企不要模仿大公司的經營方針,應發展屬於自己獨有的策略去開發藍海市場。

    撰寫樓市評論文章20多年,於2009年金融海嘯後認為市場會出現新的秩序及邏輯,主力撰寫有關新常態(new normal)文章,更強調在機會成本的法則下「買不買樓也充滿風險」甚至「不買樓的風險更大」!

    近年汪氏提倡「平民財技」,認為在波譎雲詭的世道中一般市民也應該講究理財的技術,故撰寫普羅大眾也能掌握的財技分享。

    汪敦敬經營企業的格言是「上善若水」,認為營商要「追求增值不求奪財」,祥益地產高度參與社區公益及慈善活動,融為一體!


    樓市點評

    本欄隔周更新

  西方有句諺語叫做「Too little too late」,意思是即使你做到正確的事,如果你做得太遲或者做得不足,一樣沒有效果。

 

  事實上,現屆政府在施政上給予市民多了信心,亦審慎全面照顧更多問題,但最近香港金融和樓市面對嚴峻考驗,甚至是有機會威脅到香港的根基,政府卻仍未就市場作出調整措施,已有很多有社會分量的人都紛紛表態,現在應該是調節樓市辣招的時候了。筆者相信政府仍有一些顧慮和難處,但地產代理作為市場證人,筆者想明確說出個人的看法:

 

  「現在樓市比1983年中英聯合聲明未簽署前和2003年沙士的時候更差,而且樓價下跌的速度亦極快,可以說遲一日都損失慘重!筆者不認為有必要付出嚴峻的代價,去等10月25日的施政報告!」

 

(資料圖片)

 

  《孫子兵法》有謂「兵貴神速」、「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當然不是所有事情都是快就好,所謂欲速則不達。筆者想說,當炒家大聲疾呼認為樓市辣招會妨礙他們投資的時候,我們可以不理,因為他們的訴求不等於普羅大眾的訴求;而當樓市辣招影響到愈來愈多既得利益者的時候,我們也可以不理會,因為市場總有風險,投資者要承擔,很多人和筆者一樣仍然覺得要觀望政府是否在打造著一個更佳的市場常態。但是,當不合理的悲情影響自住用家放盤的時候,我們就應該更審慎想清楚應怎樣處理。買樓是人生的積蓄,而有很多買家過去是信任「樓市辣招可以去除泡沫」,但如果在香港樓市泡沫不多的時候,因市場一時不景氣,有關束縛市場的政策卻仍繼續將購買力捆綁,令到樓價超跌的話,那這件事就令人啼笑皆非了。政府是有責任和義務去保護用家不會受到悲情氾濫之下面對價格過跌,而我們評論員亦有責任在這段時間盡言責。說真話,我想說小市民是面對著氾濫的悲情信息,在現代網上的世界,愈看得悲情信息多,就會收得更多負面信息的推介,這是和官員被正面信息包圍的處境大相逕庭。本文只是筆者對支持及欣賞的香港政府給予一些認真的意見,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去為香港向前行。

 

  當下我們和西方打著一場認知戰,社會充滿悲情,歪理當道,政府要更加主動清晰去表示立場和方向,令支持者可以追隨,令市民安心,穩定軍心去打這場仗。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醫護之選 | 維柏健【加拿大關節銷售No.1】指定產品買1送1 (優惠期至25/2/2025)► 了解詳情

我要回應3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我要回應

登入

發表回應

登記

成為新會員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經濟通立場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 wcwc1960發表於 2023-10-9 05:41 PM via app
  • #4
  • 政府无责任要推高樓市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積亞斯發表於 2023-9-29 12:28 PM via app
  • #3
  • 既然自住又何必急住要在市場銷售?既然自住又何必擔憂市場價格?既然市場不景氣,我為何還要進入這個市場?點解一定要保持這方面的購買力,去保持樓價穩定?點解還要慫恿人去樓宇市場投資,令到樓宇永遠變成一項炒賣工具?........ 還不是司馬昭之心作崇吧!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積亞斯發表於 2023-9-29 12:11 PM via app
  • #2
  • 經過2019先識做野算唔算太遲。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