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30/07/2019

從地產數據印證「末世心理學」

  • 汪敦敬

    汪敦敬

    汪敦敬先生從事地產代理業30年以上,創辦祥益地產,認為中小企不要模仿大公司的經營方針,應發展屬於自己獨有的策略去開發藍海市場。

    撰寫樓市評論文章20多年,於2009年金融海嘯後認為市場會出現新的秩序及邏輯,主力撰寫有關新常態(new normal)文章,更強調在機會成本的法則下「買不買樓也充滿風險」甚至「不買樓的風險更大」!

    近年汪氏提倡「平民財技」,認為在波譎雲詭的世道中一般市民也應該講究理財的技術,故撰寫普羅大眾也能掌握的財技分享。

    汪敦敬經營企業的格言是「上善若水」,認為營商要「追求增值不求奪財」,祥益地產高度參與社區公益及慈善活動,融為一體!


    樓市點評

    本欄隔周更新

  一直以來,我對在經濟通的專欄文章最為重視,往往也是想寫最內心的說話,但是近兩個月發生的事,令我無話可說,也可以說是一言難盡啊!

 

  我是非常失望,是對人性的失望,不是因為意見的不同,甚至不是因為近期的暴力事件不斷出現,失望是因為香港不同政見的人也在判斷上進入了多個時代的思想誤區。

 

  因互聯網的資訊高速流通、智能電話時代以密集短訊取代了傳統的完整文章報導。

 

  當人們消化資訊的能力遠低於增加多倍的資訊量的時候。

 

  當你看罷短訊後的一刻感受,之後再不斷重複接收的時候。

 

  當社交平台把我們「群以類分」的時候。

 

  完整思維自然被忽略。

 

  歸納總結也被嚴重荒廢。

 

  一個人長期吃比自己食量多幾倍的食物會怎樣?當然會病了。

 

  那麼,一個人長期接收比自己能分析量多幾倍的資訊又如何?我們也應知道會出問題了。如果這真是會「病」的話,這些「病」到了今天還未有治療的藥出現,而且,很多人利用這病去謀利,他們會令公眾的病情更加嚴重。

 

  當下的香港,人們做了不少對自己有害的決定,而不認同的另一方面,也用了不合適的方式回應啊!為何會如此?

 

  政治,是一個沒有數據的範疇,故我不喜評論,但這新世代資訊引起的思想誤區,在有數據的房地產市場中問題已普遍存在,我們可以就地產市場的心理現象,探討一下當代新常態的心理困局了。

 

  以香港的土地供應為例,顯然心理誤區已病入膏肓了。

 

  香港土地不足令樓價日益高企、居住面積日少,甚至可盤算到供應不足將逼使不少香港人未來要搬入內地。年輕人本來應義憤填膺不惜一切去向政府施壓要求大力發展土地才是。可是,他們沒有,甚至激烈地反對政府開發新市鎮造地,為何如此?

 

  以普遍香港人的聰明,不可能不明白以上道理,明白而不去理會,其實是因為他們對土地供應有「更關注」的理念,顯然他們對這些「更關注」的理念更有信心,所以充滿能量去堅持!但是,我們因此難以協議任何方案!土地供應嚴重不足,甚至在2023年左右一手住宅供應很可能出現斷層式的下跌。但各方仍然堅持自己的方案,甚至沒有改善建議方案情形下的反對,先撇開陰謀論和既得利益者對事情的左右,這種做不到協議的常態正摧毀我們,我們應關心是否是一種病態,並嘗試找到原因或化解方法。

 

  筆者未來想就這種新的心理困難作一些歸納研究及分享,我叫這些是「末世心理學」。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特朗普當局擬關閉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你認為若其關閉是否可促進全球和平穩定?► 立即投票

我要回應21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我要回應

登入

發表回應

登記

成為新會員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經濟通立場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 汪敦敬(作者)發表於 2019-9-4 06:43 PM
  • #22
  • 回覆 #17 hongkonger


    很多時最基礎的問題都是從金錢和房子有關的,我記得我讀中學的時候,我都知道畢業之後,就算如何無本事也好,我都可以申請到居屋的,在人生中,我最後都沒有用到任何這些房屋資助,但我認為我已經享受了當中所得到的安全感及對前路的清晰,這些是現有更富庶的香港社會沒有的。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汪敦敬(作者)發表於 2019-9-4 06:42 PM
  • #21
  • 回覆 #16 hongkonger


    多謝你的珍貴資料,試從今次《逃犯條例》修訂方案引起的紛爭做一些研究給我們分享!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汪敦敬(作者)發表於 2019-9-4 06:41 PM
  • #20
  • 回覆 #15 hongkonger


    多謝你長期都用中文及英文去留言給我支持。

    多謝你引用美國黑人經濟學者Dr. Thomas Sowell的理論,最幸福一群反而會覺得別人欠他的,這個可能就是中國的所謂二世祖心態,亦是富不過三代的人性。

    你的留言令我想起一個時代的改變,最近這十年的環球量化貨幣,顯然都會持續下去,但當量化到一個極限的時候,各國都不可以再用印鈔紅利去解決問題,到時的政客們就不可能好像以往般去亂發承諾了,政治遊戲規則亦會有所改變。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無厘頭發表於 2019-8-18 10:31 PM via mobile
  • #19
  • 我轉行唔賣樓去賣棉衣嘞。小冰河期就到嘞,你哋都買定幾件啦!早啲買有着數㗎。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GreatChinese發表於 2019-8-18 03:12 PM
  • #18
  • 所言極是!
    救香港?除福利,廢民主,莫有為!

  • 引用 #15 hongkonger 發表於 2019-8-17 12:20 AM

    今日的年輕人為何強烈認為社會不公平,反而上ㄧ代沒有這種心態? 這是美國黑人經濟學者Dr. Thomas Sowell ...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hongkonger發表於 2019-8-17 11:57 AM
  • #17
  • Is this lack of family/spiritual support to these lost youths the REAL cause of all these unrests, plunging our community into chaos and disorder in these recent months?
    Social unrests may be pecuniary at the outset, but the cause to the discontent may run deeper than we think----is family background the real deal?
    I stumble accross a Ted talk by one Dr. Warren Farrell on YouTube and I find that his "Boy Crisis" theory seems to offer a poignant perspective on these unrests, now spreading to many developed countries.
    I am still learning, bit by bit, of his theory, and if you are interested too, check his vid in YouTube and look out for his book in the local librar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i1oN1icAYc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hongkonger發表於 2019-8-17 11:30 AM
  • #16
  • The Occupy Movement 2014 led me to search answer for the cause of that unrest, and I found that the book " The True Believer: Thoughts on the Nature of Mass Movements" by Eric Hoffer was a useful guide to the mass psychology underpinning the Occupy Movement.

    In the aftermath of that Movement, I turned my attention to the social aspect of the participants, particularly those with a more serious offence and thus heading to the Courts. From the Court reports about their backgrounds, we learnt that most of them were young, male, lived in public housing in Tuen Mun, Tin Shui Wai, and other fringe districts, and didn't do very well at school.

    One thing that caught my attention particularly was the few family members and friends who accompanied these young offenders in court hearings. This is in total contrast to other court cases in which the suspects with a better family background, their families and friends all showed up and lent their support.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hongkonger發表於 2019-8-17 12:20 AM
  • #15
  • 今日的年輕人為何強烈認為社會不公平,反而上ㄧ代沒有這種心態?
    這是美國黑人經濟學者Dr. Thomas Sowell所說的:
    自1960後期,福利主義在西方世界大行其道(詹森的"向貧窮宣戰",War on Poverty,大加福利),新ㄧ代不但沒有經歷過二戰後的物質貧乏,而且只知道社會有責任去撫育/養育他們,造成一種有(Entitlement)應份的心理,認為國家/社會/上一輩有責任去滿足他們的要求。
    但慾壑難填,ㄧ個慾望填補了,另一個又崛起,有免費教育,又要免費醫療,跟住就免費公屋,免費租用科學園創業等等,造成今天西方福利國家想減福利但很難,只好舉債QE等等,結果資產伴隨負債虛升,貧富更加懸殊,遲到無法搭上資產虛升的年輕人更加不滿,結果佔領華爾街,倫敦大暴動,法國黃背心,ㄧ些政棍將此轉移到外來人囗搶飯碗搶資源身上,民粹主義上升,右翼上台,社會分裂,不ㄧ而足。
    香港也是自1990年代起彭定康大搞福利主義,今天結下了這個苦果。
    陳佐洱當年的"車毁人亡"ㄧ語成讖。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wkwong1966發表於 2019-8-8 07:00 PM
  • #14
  • 對立化,在言論自由的地方,似乎是無可避免發生的趨勢;無論你走到那一個公開網上的討論區,也明顯地出現這樣的態勢;或許,標櫼效應手段是最容易迷惑人心的戰術,尤其是沒有太多獨立思考訓練的香港教育,更容易受這方面的壞影响。

    作為一個香港人,現只有全力的挺眾警務人員按我們優良的法治精神,執行法律;若香港政府能實行一些特別措施,讓警務人員可以安心、並更有承擔地執法,效果會更佳;相信不用出動解放軍也能穩定現在的混亂。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吡吡發表於 2019-8-7 06:58 PM
  • #13
  • 補充:
    二、一國兩制不容挑戰;
    二制不變,即係講到明,香港人自制麻煩,絕對只有靠自己制度控制番佢囉!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吡吡發表於 2019-8-7 06:51 PM
  • #12
  • 2.
    王志民對港期望:

    一、維護政府對港管治權威;
    即係權最重要,必須維護,失咗嘅要攞番黎,唔夠硬嘅要硬淨啲,點硬法呀?

    二、行動起來挺特首、挺警隊;
    點硬法都要先行動起上黎,唔係靠托住個頭諗,全世界冇個諗樣唔做野都有人尊重架!對港台傳媒政府醫護律師公會教育學院等等,一律要批,要鬥,急起上黎更要丟,丟咗先算!

    三、積極行動守正辟邪;
    積極行動完即係丟完惡人之後,要教佢地埋自己呀特首堆,幫你守住啲正野,辟走啲邪野,你啲正野必定有得分過佢地;前排肯企出黎,指名要政務司長進位讓賢嗰位,將才黎架,升正佢啦,特首你冇嘅正氣,佢必然幫到你架!

    四、堅持做深、做實青年學生工作;
    深不在遠,喺特首你自己苻包出糧出俾嗰啲人度,港台必剷,出頭罷即炒!

    做齊以上幾點,特首你必然遇到大反擊,但你越一擊多發,反對你嘅人越唔知反擊你邊度,兼且最重要嘅,係你要堅持將目光放喺支持你嘅人,而唔係同反對聲音對話俾兩皮當買佢地怕呀,記住堅持幸福係奮鬥出黎架!

  • 引用 #11 吡吡 發表於 2019-8-7 06:51 PM

    分享淺見1: 張曉明講話解讀: 一、止暴制亂; 要注意唔係以暴制亂,暴從何來?就讓暴力制造者自己停止, ...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吡吡發表於 2019-8-7 06:51 PM
  • #11
  • 分享淺見1:
    張曉明講話解讀:

    一、止暴制亂;
    要注意唔係以暴制亂,暴從何來?就讓暴力制造者自己停止,止作何解?受夠為止,簡單講就係香港人自作自受,後果必須自己承擔,正反兩派都受夠嘞,自然乜暴都會停止啦;

    二、一國兩制不容挑戰;
    一國不變,唔單係中央意願架,即使美國條黑社會最大賭檔大佬,點會想香港呢個敗家仔,脫離大陸呢個富戶人家呢?爛賭二如果去到六親都冇人認,你做貴利仲有冇人肯放數俾佢呢?自己諗諗啦大家!

    三、挺特首、挺警隊;
    呢句話當然唔係講俾反對派聽啦,亦都唔係講俾建制派知,而係講俾特首同警隊高層聽,即係特首現階段之所以冇人肯挺,最大原因係唔敢挺警隊呀!佢唔挺直腰板義無反顧咁挺街頭抗暴嘅警察,警察喺絛街度對住啲黑衣香港人又點會諗到要義不容辭挺嘅實情你呢個香港特區首長呢?

    四、客觀面對香港主流民意;
    即係成個建制派要承認自己過去全部失敗,客觀嘅現實你地今後必須要面對,知恥至可以近乎勇!
    五、愛國愛港成為中流砥柱;
    恥完點至可以近乎勇呀?愛國愛港唔係得把口,愛國愛港係初心,初心中流砥柱不變,應變嘅方法又係乜呢?接住王志民咪教精你地囉!

    王志民對港期望: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吡吡發表於 2019-8-7 04:52 PM
  • #10
  • 有些意思:https://www.facebook.com/100011252430970/videos/881056295612777/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逍遙子發表於 2019-8-7 01:46 AM via mobile
  • #9
  • 汪先生,我相信雖然石先生退下了。但總覺得這會是暫時的。
    期待石先生不久一定會回來!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逍遙子發表於 2019-8-7 01:35 AM via mobile
  • #8
  • 先生是性情中人!
    我們都會在如今最黑暗的時候堅定地支持着我們的香港...我們的家!
    支持着可敬的全心保護我們的香港警察!
    黎明前總是最黑暗的。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Uknowy發表於 2019-8-6 10:57 PM via app
  • #7
  • 汪先生, 一番肺腑之言, 令人感動不已。

    響呢個黑色陰霾籠罩底下, 我們都要勇於發言, 表達內心說話, 希望能夠幫到年青人, 能夠及早醒覺。

  • 引用 #5 汪敦敬(作者) 發表於 2019-8-6 06:29 PM

    回覆 吡吡 吡吡,感謝你的持續支持! 香港道德和價值觀已糜爛!劫數難逃!年輕人已不需要我們了! 我 ...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吡吡發表於 2019-8-6 10:25 PM via mobile
  • #6
  • 在此“特别時代”,祝福汪先生,多多保重!

  • 引用 #5 汪敦敬(作者) 發表於 2019-8-6 06:29 PM

    回覆 吡吡 吡吡,感謝你的持續支持! 香港道德和價值觀已糜爛!劫數難逃!年輕人已不需要我們了! 我 ...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汪敦敬(作者)發表於 2019-8-6 06:29 PM
  • #5
  • 回覆 #3 吡吡


    吡吡,感謝你的持續支持!

    香港道德和價值觀已糜爛!劫數難逃!年輕人已不需要我們了!

    我本想起行180日的長途旅行,話之香港幾亂也好了!最近一集的電影「反斗奇兵」提醒了我們:當主人不揀胡迪做玩伴的時候,胡迪應找自己的最快樂生活啊!有了這想法後本來可以很高興,只是我反而更加悶悶不樂!為何?最近我想通了!

    因為少部份的年輕人仍需要我們!
    縱使大多數年輕人已迷了路,甚至嫌棄上一代了!但剩下的少部份的下一代仍需要我們!更需要我們,也更值得我們去支持他們!

    只要他們仍需要的,知識!技術!及真心說話,我們應盡一分力去給支持他們!

    還有警察,我們市民應盡最後一分力守住足夠的民意支持他們!

    我們也應為建設香港的我們和上一代的青春交代!我們青春所付出和建設了的,能保持多少就保護多少吧!

    最後,我很多謝在此討論區不斷守衛著香港價值的你們各位高人!雖然可敬的石sir不幸地要退下了!但此處仍是香港精神的最後堡壘!

    大家加油!守得幾多得幾多!
    黑暗悠長!總會等到黎明!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wkwong1966發表於 2019-8-3 08:53 PM
  • #4
  • 何謂感性?何謂理性?感性與理性之間應如何處理才適宜,這是一門大學問。

    香港教育最失敗的地方,是不能讓孩子們有真正的獨立思想,但何謂「獨立思想」,政府必須先為「獨立思想」作一定的闡述,那才能對症下藥,解決香港現在青年所出現的問題。

    我個人明白作者的表達,但那些乳臭未乾的小伙子們,怎能由這個方向,明白作者的心意。作者也不用太心痛現今的青年所做出的行為,始終這也是繁榮豐盛,背後的副產品;或許經過痛定思痛的悲涼,才有機會治癒的。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吡吡發表於 2019-8-3 09:48 AM via mobile
  • #3
  • 獨立調查委员会有幾厲害?問下民主教宗陳日君,何解天主教会學校,佢会咁驚青,一口拒绝引入家長做校委?醫療界民主選出議员代表議政全社會問题,又何解咁唔怕醜,德高望重同行鬧爆,佢都要以小人之心去拒绝市民加入醫委呢?滿口民主自由良心公義,一諗到權力在手,系绝唔會自願同任何人分享架!

  • 引用 #2 吡吡 發表於 2019-8-2 09:21 PM

    未來之後,还看今朝: 黑衣人不過係棋子,任何個人目的都唔會達到,背後當香港亂到唔可以再亂嘅時候,獨立 ...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